《爱的艺术》是由[美]艾·弗洛姆在2008年出版的一本书,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虽然这本书被人们认为很好,但我在读完后觉得对实际问题的探讨较少。作者主要强调了爱是一种能力,这个观点对我来说并没有带来太多启发。在开始阅读之前,我期望能够从书中获得一些对我有实际帮助的观点,即如何提高爱的能力,但我并没有找到这些观点。
不过,我还是从这本书中得到了两点收获。首先,我似乎过于强烈地希望伴侣能够像母亲一样对待我。作者提出了一个理论,即母爱是无条件的、与生俱来的,而父爱是有条件的,在服从父亲并取得成功后才能获得父爱。这两种爱同样重要。我意识到自己过分渴望无条件的爱,甚至期望从伴侣那里得到。这种想法可能有些不成熟。
其次,爱自己是爱别人的前提。我一直持有这个观点,而作者的提及使我更加坚定了这一观点。当我感到不开心时,我习惯给自己买一份冰激凌。因此,当我看到朋友不开心时,我可能会给他们买一份冰激凌。但是,如果我在自己不开心时不注意照顾自己的情感,继续忙于工作和学习,那么当我看到朋友不开心时,我肯定不会给他们买冰激凌。
除了这些收获外,我还有一个疑问。作者提出了一句名言:“不成熟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我对这句话的意思感到困惑。
这种话语的反转总是让人感到难以理解,所以我也对此产生了兴趣。作者还引用了马克思的一句话:“因为有了嘴巴,所以我想要交流,因为有了心,所以我想要去感受……”我猜作者的意思是,一个成熟的人具有很强的“爱的能力”,以至于“爱”对他来说是一种本能,就像一个与生俱来的器官一样,因此他不得不爱上一个特定的人,为他们付出奉献自己,以至于一旦失去了这个人,他会感到非常难受,因此他非常需要那个人。
这是我对《爱的艺术》的一些看法和思考。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