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实在不符合我的口味,读起来有些困难,可以说是有点“痛苦”。十几天后,终于读完了,总有一种名不符实的感觉。
简介写得太泛泛,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这本书是一部“群像文”,作者费了很大的心思,整理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抗战爆发后的求学、治学、研学之路。对于一些绯闻轶事,作者格外看重,让我觉得有点“无法考证”,甚至可能只是八卦。
但不得不说,整本书还是有很多让人感动的地方。我是在看完《觉醒年代》之后买的《南渡北归》这套书。这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但《觉醒年代》唤醒了我身上热血的一面,我毫不犹豫地买了全套,可惜一年多过去了才拿起这本书(还以为会让我爱不释手)。
由于是群像文,涉及到的人物非常多,所以人物形象不免有些不够立体。最重要的是,很多人物的描述中夹杂了作者太多的主观思想。其中很多闲闻轶事可能是为了吸引读者的兴趣,如林徽因的感情问题、鲁迅陈源的争执等。在阅读过程中,我确实也是像个开心的看客,但私下里觉得介绍流亡史的内容是否更应该全面系统点。还有一些冗长的注释,几乎和正文一样长,真的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支撑我读完整本书的动力在于战争年代,这些前辈们在艰苦的环境下不懈地追求学业,顽强地奋斗,真令人敬佩。
看过很多抗战电视剧,我从没想过战争年代竟有那么多人在不断地“学习的路上”,从平津到长沙,再到昆明和四川,战火从未阻断他们的前进。这让我非常敬佩,也需要自省。
读完整本书,有三个人物我最喜欢,其他人可能出场较少,描述得也不多。
首先是王国维。他的成就不需要赘述,但我真的不希望相信他自杀的观点。他的死真的很像他被杀,作者在文中描述他死前毫无异常,甚至还借钱去圆明园,并让车夫等他。虽然有遗书,但也不能确定是自杀吧。真是让人痛心…
其次是傅斯年。在全书中,傅斯年出场率可能最高。但不喜欢性格强势的人,作者对他的描写,尤其是关于他的强势、霸道,以及像梁山好汉一样的气魄,完全与我的审美背道而驰。因此我一直对傅斯年有点偏见。然而,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我的印象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他为梁思成和林徽因筹集资金,为困在香港的陈寅恪急急地发电报求助,还有在得知飞机运狗事件后,大怒地说“杀飞狗院长孔祥熙以谢天下”。这些让我喜欢上了这个性格强势、真诚、热情的“霸道总裁”傅斯年。在我心中,他已经成为了一个可爱的胖子形象。
还有陈寅恪。这位三百年一见的天才,让我不仅敬佩他的民族气节和大义凛然,还有他在不能出门、无法逃亡的情况下,坚持看书的精神(连视网膜都脱落了)。
如今每天上班让我感到非常苦恼和抱怨,更不用说读书思考了,真是让人感到无地自容。
读完《南渡》,我想买关于这三个人的传记来看,但一想到后面还有《北归》、《离别》等待着我,我就放弃了。这也许应该是需要反思的地方吧。
PS:因为眼睛的原因,我想早点休息。在读完之后,我无法抑制地写了几句话(因为明天可能就再也无法写了),希望不会像陈先生视网膜脱落那样。毕竟他是因为学习,而我是因为玩电子产品导致的。
2023年7月19日凌晨。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