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小说的底层逻辑是展示人性,而展示人性的底层逻辑则是展示恶意。这本书不愧称之为《恶意》,因为一开始我就感觉迎面扑来的是纯粹的恶意。直到真相大白,我才发现这正是作者最绝妙的地方。杀猫事件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恶意的角色,并且蘸着恶意下笔,最恶意的角色设定,先入为主的恶意,埋下深深的伏笔。
深不见底的恶意,纵使拼上所剩无几的生命也要贬损一个人的人品。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心理?时间最大的恶意不仅杀了你,还要毁了你。如此处心积虑,丧心病狂的人,即使搭上毫不相干的初美这个人的名誉清白,也要策划实施这场蓄谋已久的阴谋,内心是何等的扭曲,阴暗无边。
看不到未来,每天都在绝望中苟延残喘。唯有躲避在恶意中才能稍微缓解窒息感。即使长大成人,也还是不断被自己曾经被逼迫所作所为深深地折磨。这难道不是野野口修对自己最大的恶意吗?被同学霸凌,在母亲毫无道理的恶意偏见中长大的野野口修,他只会用恶意的方式看待世界,甚至对待自己。
小时候没人告诉他被霸凌不是他的错,只要他不愿意就可以不做让自己无法接受的事情。野野口修的偏执让他觉得这世界上任何人都可以当作家,唯有日高不行,好像唯有这才可以证明他存在的合理化。
加贺出于想帮助前野建立自信并同时能保护自己不再被人欺凌这种目的的前提下,主动教前野剑道。但是忽略了前野的心理创伤,没能及时补救的心理创伤让前野在看待问题时很偏执,加贺的帮助也变成了强者对弱者的命令。
因此,同样优秀的日高每天好心地引导野野口修去上学,却被心理创伤所扭曲的野野口修认为是强者对弱者的羞辱。因此,加贺成为了前野在“这个世界上最不想见到的人”,而日高则成为了野野口修“在这个世界上最不想见到的人”。
虽然后来野野口修和日高逐渐分开了,野野口修为了避免与日高相遇,即使自己的分数可以进入更好的学校,但他宁愿牺牲自己的未来也要心安理得。然而,日高因为写小说而成为家喻户晓的畅销书作家,而野野口修则因自卑与嫉妒所引发的偏执和愤怒毁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偏执的恶意是多么的害人害己!
对于日高来说,最大的恶意并不在于杀了他,而是毁了他。而对于野野口修自己而言,被恶意反噬的最大痛苦是让他自己“杀了”自己!最后,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喜欢在小说中涉及暗恋、出轨、婚外情和性侵等话题呢?《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献身》中都有相关内容。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