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此文是对阿德勒目的论忠实信徒对读者的劝告。关于前言中“这种对话类书籍十分难写。”这句话的作者未知,但在阅读过程中,我觉得两人辩论的起因和易怒的年轻人都有些不成熟。虽然年轻人的角色是让读者代入感受并反思,但如果以客观视角来看,他看起来更像一个易怒症抖m,每次被目的论反驳后都大声喊叫、发脾气。甚至在不进行辩论的情况下,他每天还坚持与禅师对话,被反驳后又生气起来,或者会用问询的口吻重复禅师的话语,最后还总结禅师的观点,并承诺明天一定要反驳他。我觉得这样的描写有些尴尬。你是否对这位老师有些喜欢呢?我觉得年轻人很像那种虽然表面上生气但内心却很愉快的人,有点傲娇的感觉,如果有插图就可以进行男男同人创作了。总之,对我来说这本书没有太大的价值。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