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查官手记》(下称“前者”)和《我弥留之际》(下称“后者”)进行比较。起因是在前者的封底看到的书评:“葡萄牙版的《我弥留之际》,但更具野心。”然而,我对葡萄牙历史和基督教文化不太了解,两本书看完后的感想还是那句话,给自己建立广阔的阅读语境真的很重要。
两本书中都有只能阅读而不能分析的评语,不过前者是作者自己所说。我理解为作者试图打破常规表达方式,挑战常规思维方式,正如Epik High的著名歌词所说:“天才并非所有问题的答案,它是所有答案的问题。”
两本书都采用多视角叙述的方式构成故事。不知道与写作时间相隔几十年,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迅速发展的几十年,是否有关系。然而,前者的叙述方式和故事情节的拼贴感比后者更强。作者的写作方式是有意选择的,而复杂的拼贴、混合和打破方式需要丰富多样、独特的素材。建立在葡萄牙内战这一宏大历史背景上,前者的叙述涵盖了各种不同社会生活层面,比后者来自美国南方一村一镇和几十里路上的叙述更加广泛。先读前者可以使得后者不会对阅读习惯和方式造成挑战。
至于“更具野心”,我理解也是因为前者在常常被宏大叙事遮蔽的角落和细节中进行探索,以及通过这些角落和细节展示了构成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全景。“它们”是如何在葡萄牙这一国家的名义下共同构成同一社会结构,并在其扭曲和扭曲过程中集体倒塌。
然而,虽然前者描述了社会动荡与变迁中波澜壮阔的场景,但同时在不同生活方式中产生的异质人群在面对革命前后的隔阂和冲突行为营造了压倒性的恐惧。后者则讲述了二十世纪初十个平缓常规的乡村日夜,由十五个生活方式上没多大异质性可言的村镇居民构建起的故事,给人的感觉更平静、更深潜,却展示了更长期的恐惧:在如此狭小、简单、平庸乃至乏味的日常生活中所展示的隔阂、仇恨、盲目,以及以家人或道德等为名的剥夺和压榨,以及彼此之间的无法理解。这是人类的正常状态,或许不对,但从过去到现在我们都知道将来也不会改变。
两本书中都描绘了偶尔闪现的陌生善意,这也是人性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无法改变故事走向的部分,是“同一生活状态下决然无法理解的彼此”的一部分。
最后,针对译本进行比较,后者的译者将解读放在正文之前,这明显影响读者对正文的理解,所以我不得不先读完正文再读前言,感到受到了干扰。一家人在送死者的路上各自怀揣私心,死者生前既不信任世界也不信任她那破烂的家庭关系,这就是译者所说的“道德沦丧”和“传统崩溃”。然而,这并不是一个理想的人间,但这就是人间的传统。前者的译者在帮助读者理解作者风格方面做了更多工作,但在文学评论和道德批判方面都保持了克制,并没有提到“想打胎却失败了的未婚女孩将会生下的孩子代表了未来的希望”这种话,这种话充满了福克纳展现的人间隔阂、剥夺、压榨的意味。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