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名字取的都让我觉得心虚。《神曲》是一本阅读体验感非常差的书。但丁在文字中夹杂了太多太多的宗教典故和生活轶事,几乎每两三句就会有一个注释,需要你翻到后面去查看下他到底说的是什么事情。而且,他还用了大量的反讽。比如,他会说当时佛罗伦萨是政治清白之地。这不是开玩笑的吗。如果有人能够不看注释,从正文顺利读下来的,那他肯定不是凡人。我反正是不行。
不过,我读完了这《神曲》中的三篇。简单说说怎么读,对于像我一样的普通读者,会相对轻松一点吧。
神曲的第一篇是地狱篇。这一篇的文字是比较好懂的。但是,由于是第一篇,需要适应一下作者的各种用典。推荐阅读方法是,不停地去看注释。阅读的时候,如果遇到有注释的地方,不要往下看,先把这句话的注释读完。然后再接着读下文。这样会很累,我知道。但是,它有助于你了解那些注释大体分为几个类别。
第一类,时间。由于当时的天文学还是地心说的时代。对于太阳起落,星辰变换,很多理论是错误的。再加上但丁神游的时候,对于时间上的计算和判断,都是“瞎”讲的,所以,时间这类的注释在后续读第二和第三篇的时候就可以不用细究了。
第二类,地理。在三篇之中,会有大量的山川河流的名字,在第一篇的时候可以稍微看看,知道它们和现实中的是对应的就行。无非是,山之高大,水之宽阔,之类。地理上的名字,无需细究,很多在现代已经不存在了。
第三类,人名。许多人名是但丁生活的年代的,尤其是给予他压迫的,或者他认为是“有罪”的人们,并非是特别出名的大人物,在第一篇的时候,大概了解下就行。特别出名的大人物,其实不用注释,你也能知道他是谁。另外,这些人所犯的过错,也不需要仔细研究,因为用现世的标准,或者用无神论的标准的话,很多都是小错误,不值当放在地狱中受苦。
第四类,宗教。关于圣经里的各种典故,其实稍微懂点儿宗教知识的就能知道一二,如果是空白一片的话,也不要紧,通过在第一篇里的注释阅读,可以了解名词的指代是谁就行了,一般就是耶稣啊,上帝啊,撒旦啊,大天使啊,各个圣徒啊之类的就行了。
第五类,神话。希腊神话和罗马神话人名事件可能不太一样,但是同源同种。很多我们都耳熟能详。关于神话的注释,读起来也不费劲,熟悉的故事,一眼看过,不熟悉的故事,了解一下,也挺有趣的。
这样读完了第一篇后,可以继续用同样的方法读到第二篇净界篇,有的翻译叫炼狱篇,的一半左右。基本上,就可以换成不用立即读注释,而是先把正文读完的方式了。
第三篇是天堂篇,是最难读的一篇,我的策略是,读不懂就拉倒了。比较有趣的是,但丁对于天堂的划分是基于天文学的知识的。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这种,从名字就能看出来。在当时,但丁的天文学知识是收到托勒密的影响。特别有趣的是在中世纪浓重的宗教迷雾下,科学在这位墓碑上都刻着神学家的作者心里依然开花结果。在水晶天,各圈互相牵引,互为主动和被动的描述,显然有370多年后出生的牛顿引力的幻影。
但丁奠定了现代意大利语的文法结构。在神曲中各种角色都是用各地的方言或者拉丁语在说话。但丁,这位意大利的鲁迅和胡适,把白话文带给了意大利。至今,如果你问意大利人,为什么这句话你要这么说他多半会回答,不知道,你去问但丁。
我看的这个版本是王维克翻译的《神曲》散文版。我原根本不知道这位译者是谁,但从他的注释文字中的文言风格中推断,他可能并非年轻译者,而是一位老人。后来查了一下才知道,原来他还是我南京老乡。他一辈子都在研究意大利语和神曲相关的内容。曾经用的是和神曲类似的三句一段的诗歌体翻译的,后来觉得不过瘾,重新翻译了,便成了现在我手中的这个散文体版本。在后记中,译者把神曲三篇章又进行了简单地概括重述,会让人豁然开朗。
神曲,是一本难读的书,我们读书,正向但丁向着天堂最高处迈进的过程。他在不断上上的过程中,会被天堂的,天使的,上帝的亮光刺的睁不开眼。我们也会在一时半会儿没法读懂流过眼前的文字。但,随着我们理解力的发展,对于书中文字的理解会逐渐深化。迷雾终会消散,眼前一片星空。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