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和书的作者在很多场合看到。偶然看到有分享会且在住的附近就报名了,进场获赠了一本。
分享会上作者侃侃而谈创作经历和自己的成长经历。实话讲,不论是主人公这些商人的故事,还是作者行政地位一步步拾阶而上,都没有说服我。毕竟在阶层逐渐板结的社会中,这几乎不可能实现。那些过往的经历只是过往历史的一颗琥珀,只能观赏不能进入,恰如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小说读完,感觉像是看到一个土财主安排自己的师爷周旋于河山和两个儿子之间,把自己赚的钱散出去。穆沧因精神上的问题不能生育,王桑被有总利用遗嘱的算计也不打算生育,就像和局长女人分手一样。传统观念中父子失和以及诅咒一个人不得好报的话是断子绝孙。这样一个布局怎么也跟鲁敏老师讲的改开成功企业家扯不上关系。
小说中并没有详细写有总是怎么发财的,只说自己的第一桶不是金而是土坷垃一类。虽然有些送钱、性贿赂的手段,却总不让人意外。在一个厂里安分按部就班的人到八面玲珑左右逢源且得心应手,这里面的过程没有说服我。王桑都上小学了,穆沧年纪更大,那有总也快到四十岁的年纪,这个年纪的人性格学识阅历都基本定型了,有那种冒险的企业家精神早就下海自己干了。被兄弟何吉祥拉扯两句就能管好一个厂子,就能做到跟客户谈生意游刃有余,这完全是站不住脚的。
作者自言说用这样的小企业家的故事来展现改开的成就和致富路径。穆有恒霸占何吉祥遗嘱中给自己爱人和女人的钱,那些与官员的潜规则往来,以及与客户金钱回扣的关系,这些在违法行为上累积的财富难道不算原罪吗?小说中基本上都是站在正面立场上来叙述的,既没有反思也没有批评,甚至谢老师这个人物也没有觉得这些有什么不合理。
谢老师这个人物像极了一个不断用阿Q精神自我麻醉的知识分子,当年的雄心壮志,在金钱通过权力后展现效果,然后附庸于此,从开始的不服到心服。作者在体制内是不是有很多这样的经验,不知道作者代入了多少自己。
里面出彩的人物是保姆、河山和王桑的丁宁都写得很有性格,但人物其实算不上立体。
红莲是个悲剧,金色的光晕下不容许有污点的红色,所以作者尽可能地没有作着墨。否则就完全结构了企业家的成功事迹。
书中引用了不少昆曲,不知道鲁敏老师对昆曲的印象停留在那个阶段。现在传统戏剧好的一票难求,场场爆满,黄牛环伺。跟小说中所写的背景时代完全不一样。另外,昆曲的唱腔丰富、适于抒情。不过,那是以前的财主们在有钱有闲有修养有情调的状态下欣赏,且周围有些女人。那些直意难平的戏其实并不适合昆曲,《窦娥冤》、《望乡》这种戏在昆曲里总觉得不是很合适。
总的来说,这部小说读来有些单薄,且没有余味。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