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即使不认识五线谱,我们仍然能够欣赏小提琴家所演奏的音乐?为什么只要听过一次的旋律,当别人唱错的时候,我们就能马上识别出来?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丹尼尔·莱维廷说,因为我们人人都有一颗“生而聆听”的大脑。
其实丹尼尔一开始并不是脑神经科学家,他曾是一名参与制作销量过千万唱片的自由音乐人、录音师和唱片制作人。然而,正是因为有这两段经历,丹尼尔在他的新书《我们为什么爱音乐》中,结合了音乐分析、心理学与神经科学,为我们从科学的角度解释了人类为何迷恋音乐,以及我们的心智与大脑是如何倾听和感受音乐的。
与其他在地球上繁衍生息的动物不同,人类婴儿在六个月的时候就可以识别相同的旋律、不同调子的音乐是同一支曲子。而大部分哺乳类动物则不行,只有恒河猴可以认出相差八度的调子,即使是同一首曲子。此外,人类婴儿在两个月时就会对和弦产生偏好。这是因为音乐的存在与人类生物进化相吻合。达尔文在其著作中写到:“我认为,人类的祖先为了吸引异性而创造出音符和节奏。因此,音乐与动物能够感受到的热烈的爱情有密切关系,并且乐音的使用都源自本能……”。达尔文认为,音乐是先于语言存在的,他将音乐比喻为孔雀的尾巴。
另外,音乐可以激活大脑中与情感相关的脑区。加上音乐中带有可识别、可预测的模式,例如音调、节拍、旋律、和声等,这些都非常符合人类大脑的喜好。同时,音乐也融合了精确性和创造性。举个例子,当演奏钢琴时,半个音节的错误就是错误,懂音乐的人都能听出来,是无法掩饰的。然而,在这种精确性基础上,音乐还有许多发挥创造力的空间。这也是为什么演奏家和初学者弹奏同一首曲子,但我们在感官上会感受到完全不同的原因。
此外,《我们为什么爱音乐》还对人们选择音乐的原因进行了多个方面的分析。例如,音乐在社交场合中有助于促进团结与协作。这本书还有一个独特之处是,它可以与音乐一起感受。中文译者马思遥老师找出了书中提及的歌曲,并将它们集结成歌单,方便我们在阅读时理解书中的内容。
如果你还想了解为什么我们会偏好某种类型的音乐,以及音乐家是如何培养出来的,我推荐你阅读《我们为什么爱音乐》。相信你一定能从全新的角度获得启发与收获。
《我们为什么爱音乐》 评分:8.3 作者:[美]丹尼尔·莱维廷 出版年份:2022 出版社: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