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论苏轼》是我近期入手的一本非常别致的书。无论从封面设计、开本、内容,都特别具有收藏价值。
本书的封面采用的是一张苏轼的写意图,苏轼身着网状雨帽、手持竹杖、脚踩木屐。这幅图用的是苏轼名作《定风波》的词意:“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风雨任平生。”《定风波》是能展现苏轼风采的作品,林语堂所说苏轼那种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精神,在这首词中展露无遗。画像没有面部,仿佛在告诉读者,无论是叶先生还是读者,苏轼的面目,留给你来发现。我欣赏这个封面设计。
这本书的开本也很别致,不同于一般书籍的瘦长开本,它的开本是195mm×165mm,属于横宽型的。这种开本是为了配合它的内容。这本书属于叶先生的手稿珍藏,对页左边是叶先生的手稿,使用的是四川大学历史研究所稿纸,原稿纸是20×15的竖排版,叶先生将其横用,所以叶先生的手稿是按照旧法竖写,从右到左。本书很好地保留了叶先生手写文稿的原貌,让我们能够感受到叶先生的习惯和用心。因此,我认为这本书最大的价值,不在于叶先生所写关于苏轼的内容,而在于叶先生在写作过程中对于字句的斟酌和修改。叶先生的习惯是凡是修改处,都用白色小纸块粘贴,并写上修改内容,这样整体版面相对整洁。叶先生使用的修改纸质稍透明,我们还能看到里面的部分内容。看几处修改,可以感受叶先生的严谨。
在谈到苏轼的两则故事时,叶先生最初使用的是“他青年时代”,后来改成了“早”年,细读两则故事会发现一个发生在十岁时,说青年有点太早,而另一则史料没有写明时间,也许发生在青年之后,叶先生后来选择了一个合适的词:“早年”。这个词不仅在叙述年代上更贴切,还让我们看到了苏轼形成性格的早期。
另外,叶先生在用柳永和苏轼对比时,将原本的“终生落拓”改为“一生落拓”。起初我觉得好像没有修改的必要,两个字意思差不多,但读到下一句之后明白了为什么要改。下一句是“而最后终陷入于……”,两个“终”字太近,容易重复。叶先生依然将其修改掉。小小细节就能看出叶先生对文词的精心。
除了个人的炼字修改,叶先生还体贴地在苏轼历程的时候,在熙宁五年和元丰二年两个年代纪元后补上了公元纪年。这样即使对宋代历史不熟悉的读者也可以轻松计算出这中间的时间是五年,让我们能够感受到苏轼从开始尝试写词到最后对自己把握能力的信心形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摸索而得。叶先生用“苏轼之想要以诗为词的写作的意念,以及其无意不可入词的写作之能力”来表达这个过程。这说明苏轼作为一代词家,经历了这个过程逐渐成熟。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