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缪(1913-1960)是法国的文学家,也同时是一位哲学家。他写过比较经典的作品,比如《西西里岛》《鼠疫》等。在1957年,也就是他四十四岁的时候,他获得了诺贝文学奖,成为最年轻的获奖者之一。今天聊的是他非常短的一篇小说《异乡人》,只有5.6万字。
加缪的小说写的都非常朴素和精简。朴素是指写法和文章结构没有别出心裁的写作技巧痕迹。他老老实实地写下自己的作品,不过度夸张。他的描写都是为情节服务,没有炫技的技巧和文笔。对人物的内心描写非常简洁,没有深层次的想法。
这种写法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完全不同,但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他们笔下都是那些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们。《异乡人》讲的故事是关于一个公司小职员默尔索的。他接到了一条电报,说他的母亲在养老院去世,让他去参加葬礼。小职员拒绝看母亲的遗容,也没有在葬礼上哭泣。之后他继续过着平凡的日子,偶然开始了与情人的约会,并参与了朋友和仇人的一场打架。巧合之下,默尔索在打架中过度防卫,杀了朋友的仇人。因此,他被判处极刑。很多来自母亲葬礼的证人都表示,这个儿子没有表现出悲伤。
对于“我”来说,他无法得到大众的原谅,是因为他在母亲去世时没有哭泣,并且回去后又有了艳遇。因此,这场本来是防卫的打架,被视为谋杀。
这个故事中的法庭是陪审团制度。但“我”早就觉得这些审判与他无关,没有人关心案发时发生了什么,大家只关心“我”为什么没有良心地对待母亲。作者似乎没有特意维护“我”,因为“我”之前的行为确实很冷漠。他在守灵时睡着了,醒来后抽烟喝咖啡,甚至无法准确说出母亲的年纪。
“我”是一个对自己非常诚实的人。我把母亲送去养老院是因为没有能力请一个在家照顾母亲的看护。在与情人的短暂相处中,她多次问“我”是否爱她。他回答:“这个问题没有什么意义,但我觉得好像不爱。”而当她问是否可以结婚时,他回答:“这真的不是重点,既然她喜欢,结婚有何不可。”她反驳说:“婚姻是件严肃的事情。”而我回答:“我不这么觉得。”她沉默了一会儿后说,我是个怪人,虽然正是因为这一点她才爱我。
书中对“我”的描写非常简单,他在一家公司拥有一份工作,也不算上进,只懂得基本人情世故。他在与领导沟通时几乎不说谎话。当领导建议他去巴黎改变生活方式时,他回答:“去不去巴黎都无所谓,因为生活方式无法改变。每种生活方式都有其好的一面,我对现状并不感到不满。”
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尽可能地坚守自己的真实性。书中没有详细描述他与母亲的关系,但你能感受到他对世界没有敌意,除非你强迫他。比如,在结束部分,牧师强迫他接受对上帝的信仰。
令人讽刺的是,在受刑前,这个异乡人第一次谈起了母亲: “许久以来第一次,我想起了妈妈,我想我了解了她在生命来到终点时找了个男朋友,为何她会玩这种从头来过的游戏。即使是在那里,在那个生命逐一消逝的养老院,夜晚依然像个忧郁的休止符。与死亡那么接近的时候,妈妈必然有种解脱之感,准备重新开始。在这世上,没有人,没有任何人有权为她哭泣。”
这本书情节很简单,但荒诞感使这个故事变得富有深度,也有助于反思。它引导我们思考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到底是我们在人前的表演还是真实的自我。我们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只有我们自己最明白。
这本书可以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人手记》、《穷人》,以及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鸽子》一起阅读。它们都写了一些小人物的故事,不寻求同情,而是为了与我们孤立的个体提供不同的洞见,不要轻易将别人推向断头台。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