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一直也没怎么好好读川端康成。去年读了一本《雪国》,内有除同名篇外的《伊豆的舞女》《渔火》《母亲的初恋》《水月》《千羽鹤》,共计6篇经典。深觉川端拿捏住了日本文学的典型特点,并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极致的白,浓烈的炎,朦胧的镜像,动人的女子姿态......都浮现在他澄净的叙述中。
今年公版年,我却另辟蹊径跑去读了荟萃他早年掌小说的精选集《藤花与草莓》。读来虽不至于上头,但是整体还是因为沾染年代气息而有吸引人的细节与情节,并且能感受到川端一定是先把其中的某些篇发酵、酿造,然后提炼、改造为更丰富的中长篇。
所以这次再读川端,虽然绝对不敢声称自己读透了,但是终于因为复读、因为比较,有了更多的感受。比如,本次重读篇章(《雪国》《伊豆舞女》《千羽鹤》)最令我觉得有趣的地方是,果然还是完全不乏味啊。一则是因为译者不同,特别是《雪国》这种于我而言体会氛围大于欣赏情节的篇章,二则是因为似乎再发现了很多之前漏掉或错过的细节。
比如,之前戴焕和孙容成版本是这样描写车窗反射的观感错觉和火车上少女脸庞的明暗变化:
目睹这悲愁的场面,岛村并不感到难过,就像在凝望梦中的幻影。这也是因为一切都发生在奇妙的镜中吧。
而叶宗敏则是这样安排文字转化:
如此一来,岛村并没因看到他们的悲情而辛酸,反而觉得像在观赏着梦境中的木偶剧。也许这也是这些影像是从奇异的镜子中所映射出来的缘故吧。
如此,车窗反射的究竟是幻影还是木偶剧,灯光究竟是燃起、摇曳,还是亮起、流淌,就形成两种完全不同的细节与画面感。
再说初读的《美丽与哀愁》和《古都》。前者情感迸裂的方式、复仇的层层叠进等都好精彩。某些地方让我很容易就联想到三岛由纪夫(怪不得忘年交)。文中还融入了不少对古迹、对画作的描写和构想,甚至还轻微触及到女女之恋。那种略肉而又不至于色情的意趣,啊,川端是懂的。
后者关注到日本的西阵织,可以说这种和服文化也是川端在很多篇目中一脉相承的关注点。再加上双胞胎的分离与寄身所带来的奇妙境遇,各自心中隐忍的观望和念想,是非常典型的日式写法。
最后,再夸一波后浪插图珍藏版的设计。竟然把网纱设计到装帧里,更不用说文中搭配的来自吉田博和川濑巴水的版画画作。即使是我精心设计的手帐也只能甘拜下风(废话)~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