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阅读很费劲,尤其费劲,非常费劲。就像书中观察者所感叹的那样:读这些简直就像读中文!虽然我很早就拿到了这本书,但是我读得进度并不快。零散的时间不适合读这本书,因为无法有效阅读。有时候我觉得我已经读完一页了,但是什么都没有留在脑海中。即使我专门安排时间来读,有时候一个段落也要读好几遍才能理解作者的意思。幸运的是,我坚持了下来。
然而,对于对科学社会研究不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很容易让人中途放弃。首先,这本书使用了大量的专业词汇,比如文学铭文、科学软肋、土生土想、范式、独异信号等等。可以看出译者在斟酌词语的翻译上花费了很多心思,大量的译者注释也证明了这点。然而,这本书明显还是有一定的阅读门槛。此外,原书作者似乎也意识到通俗性的问题,所以在讲解的时候引入了一些西方文化意象,比如阿里阿德涅之线、麦克斯韦妖等等。但对于中文读者来说,这些意象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帮助。作者唯一使用了一则东方文化做比喻,那就是川端康成小说中的围棋,幸运的是大部分人还是能理解这个比喻的意思。
这本书的起源非常简单,就是为了证明科学家也是人。尽管我们已经对科学的外部效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更加接受科学,但是对于科学内部运作的复杂活动,我们似乎仍然停滞不前。这本书旨在解开围绕科学活动的神秘现象,让大家不再对科学家心生恐惧。整本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类似于文献综述。第二章观察了实验室的整体情况,使用人类学方法证明了文学铭文对实验室的重要性。第三章阐述了事实的稳定化,使用历史学手法表明事实建构于特定的物质语境中。第四章分析了建构的微观过程。第五章试图理解科学家的职业生涯,解释科学生产的可靠性。第六章进行了总结,称之为“自失序创造秩序”,即一个在外界看来组织有序、逻辑明确、条理清晰的科学实践体系,实际上是由一系列混乱无序的观察组成的,科学家在其中努力创造秩序。
一本近四十年前的书仍然在出版,肯定有其价值。个人最喜欢的是本书一个论点,即事实的科学生产与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学的联系可能要比它们表面上的关系更加深入。书中认为科学家的行为与资本投资者非常相似。将科学家的公信力比作资本投资的循环,科学活动的每个方面只是无尽循环中的一小部分。在实验室里,信用不断投资、转化,这反映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典型经济运作过程。书中还进行了微妙的举例,研究金是私人或联邦机构提供给研究人员的预付款,研究人员一旦证明了他们的偿付能力,就可以得到这笔资金,随后通过出版和事实产品间接偿还款项。书中还断言,科学家只有集政治家、战略家为一身,才能取得了不起的科学成就。我认为这一点对我们对科学实验的理解非常有帮助。
再说一个有趣的点,这本书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一种客观的姿态,还批判了一些社会学者只对科学生活的肮脏面过于好奇而从事学术揭丑工作。然而,实际上拉图尔能够进入吉耶曼的实验室,还是因为他们俩都是勃艮第地区的人。并且在吉耶曼和韦德之间的争议中,由于韦德有点过于支持沙利,或许引发了吉耶曼有发声的需求,他觉得拉图尔可以做到。看似困难重重的观察事实实际上还有这些偶然因素。
最后还是要提到校正的部分。本书第187页的第二段中出现了多诺霍和多霍诺交替出现的情况,以及第323页最后一段出现了“!,”的问题。希望校对能更加细致一些。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