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通读《三体》系列,忍不住想说一些心里话。可能不对,大家多包涵。
三体的第三部有点像《基地》的后期,作者在赶工+自我膨胀式的催眠中越写越差。不满足于宏大的科幻构想和精妙的细节设计,开始在空中楼阁般的宇宙歌剧中探讨人性,罔顾自己对人性的思考及其浅薄的事实,更缺乏对自己贫乏文字驾驭能力的自知之明。放弃了前两部构建的精美的故事框架,转而像个喜欢炫耀的孩子一样从兜里掏出一大堆乱七八糟的玩具堆放在一起,无异于自毁长城。
一流作家可以通过情节安排和侧面描写自然而然让读者体会作者想说的话,二流作者才会平铺直叙把想说的话一股脑倒进读者的大脑,仿佛生怕读者不知道自己在每一个细节上的想法。这不像一部电影,这是纪录片。读者需要想象空间,需要留白,需要思考,作者甩我一本事无巨细、一览无余的东西,是对读者的不信任和不尊重。
比起前两部考究的文字描述和精妙的情节安排,《三体3》存在可见的自我矛盾、大量的口语话的文字设计和作者对人性及心理的幼稚推论。相较于汪淼、罗辑、大史等个性鲜明的角色,以程心为代表的第三部角色们脸谱化得惊人,在如此长的时间维度上角色性格毫无变化起伏,每个人都不像真实存在的有血有肉的角色,而是一群没有感情只有表情的木偶,每个人似乎只有直觉判断而没有思考的能力。就像一个个有着不同名字的扩音器连接着同一个麦克风,一个名为刘慈欣的广播员通过每个人的嘴说着自己一个人的话。
对几次危机中人类整体行为的推断也幼稚可笑,仿佛人类群体拥有绝对共同的价值判断且只能在两个极端中来回摇摆,不存在任何中间地带。其根本在于作者没有重视对价值判断的深沉思考,也没有足够的文学能力驾驭这种宏大叙事的准确描述,结果就是每次危机中人类的反应像一群三岁小孩。看过《基地》系列后面几本的朋友应该会有一些既视感,经常摇摆于对作者天才般想法的感叹和对角色弱智对话的崩溃中,怀疑作者对自身的文学功底是否有清晰的认知。然而同样的问题在《三体》前两部中几乎不存在,说明作者似乎有能力处理文字排布和情节安排,那就不知道作者在第三部中是糊弄了读者还是糊弄了自己。
刘慈欣和阿西莫夫在成功的地方上有一定相似,在失败的地方更是惊人一致:似乎“优秀的科幻作品”这个称呼已经无法满足作者的自我认知,他们的书应该是全人类的传奇!但两位作者的文字驾驭能力完全不足以支撑自己的野心,褪去科幻华丽的外衣,骨瘦如柴的内里一览无遗,可谓是经典的“去我精华,留我糟粕”了。
可惜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