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手记》中的对话是地下室人自我意识中不断发生的对话。尽管对话的两方都是地下室人个体意识的一部分,但从对话本身来看,地下室人和“您”“你们”“诸位”之间的强弱关系体现为一强一弱。强弱关系主要体现在对话双方语言内容的多寡上:强势方是不断言说的地下室人,而弱势方是言说内容较少的“您”“你们”“诸位”。虽然后者常常提问或反驳地下室人的言说内容,但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只是声音的强弱差异不可否认,这表明了两种不同声音的存在。如果我们移除“两个主体”的假设,只剩下一个主体,即地下室人,所有的提问和反驳都是地下室人自我意识中的内容。这意味着地下室人的意识中同时存在着相反相悖的内容。
这种特征在巴赫金的小说中可以从体裁和语言两方面理解。从体裁上来说,形式上的自我对话是“自我交谈体”的显著特点。对话的存在打破了传统文学中完整统一的自我观念,揭示了自我不同侧面的存在。自我的双重性或多重性与狂欢体的两重特性紧密结合,试图将事物形成中的两级内容包括其中,并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因此,在同一个人物或事件中,可以同时包含两个相反的方面。地下室人正处于这个序列中,他的自我意识呈现出明显的狂欢化特征。从语言上讲,地下室人言说具有明显的“双声语”特点,既针对自身言语内容,又针对他人的话语。主体语言中存在他人语言的存在,使得主体的言说处于对话中。巴赫金将双声语视为一种艺术语言,类似于自我交谈体和狂欢体中的双重性,都是艺术形式本身的特征。然而,形式与内容是密不可分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形式特征与内容紧密相关。实际上,地下室人意识内容的呈现揭示了人的意识的奥秘。
地下室人自我意识中相反相悖的内容的同时存在,恰恰是人的内在意识的真实状况。人的意识并不是一个平滑的、同一的整体,内部充斥着无数复杂的内容。哲学家提出了“绵延”的概念,而小说家必须从众多意识内容中看到具体的指向。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人的自我意识中看到了矛盾的存在。具体到《地下室手记》,这种矛盾主要体现在观念上。人不是纯理性的主体,意识也不是由理性统辖而成的完美逻辑统一体,其中存在着相悖、对立的内容。在意识的本真状态中,它们处在平等的地位上,当一部分内容开口言说时,另一部分或多部分内容也同时在言说,一个观点被说出,意识的内部就立刻出现其他声音,可能是赞同、反驳或提问。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放大了反驳和提问的声音,赋予了意识内在平等性的外在表现。通过文字,他展示了自我意识本身的复杂和矛盾。
甚至可以将“复调”本身视为内在于意识矛盾性的呈现。复调中多个独立且平等的声音的存在,反映了人庞大意识中不同侧面的存在。如果用这个概念来审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其中存在的大规模对话可以看作是内部对话,构成了意识自身的“众声喧哗”。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