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女性仅仅看作一个玩物,并将她们的价值仅限于外貌和性吸引力。
对女性有固定、片面、贬低的看法,并将她们的能力、兴趣和角色限制在特定范围内。
使用恶意、侮辱性的语言来攻击、羞辱女性,并贬低她们的地位和权益。
对女性进行不公平地对待,如在就业机会、晋升以及工资待遇上进行性别歧视。
在饭桌上开一些黄色笑话,还引以为乐。
相信很多人在身边,或者网上都能看到类似的现象。
在上野千鹤子的《厌女》一书中,这类的现象被统称为“厌女症”,简而言之,就是女性蔑视。
这本书探讨了当代日本社会中存在的一种现象,即男性对女性的厌恶或歧视。
在书中,上野千鹤子将“厌女”定义为一种深层次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它表现为对女性的敌视、贬低和歧视。
她认为,这种厌女的态度不仅影响着个体的生活和幸福感,也对整个社会造成了极大的问题。
作者上野千鹤子是一名社会学家,也是日本著名的女性主义者。她在日本积极投身女性解放的教育普及工作,出版近百种出版物,主持WAN(WomansActionNetwork,女性行动网络)等非营利组织。
在阅读这本书时,我是能深深感受到文字里透露出来的“不舒服”。
但也正因此,我也反思了一下,看到文字都会如此“不爽”,那社会中遭遇不公,甚至是歧视、蔑视的女性,又该是怎样的感受!
书中,作者介绍了多种现象的厌女症,的确是让人大为震撼。这里,和大家分享2个我认为比较典型的厌女症。
一、喜欢女人的男人的厌女症
你可能会特别奇怪:喜欢女人的男人,怎么能叫“厌女”
作者在书中用了比较尖锐的话语来阐述这种现象:
每一次想要证明自己是个男人时,都不得不依赖女人这种“恶心污秽不可理喻”的“动物”来满足欲望,男人对这个事实的怨与怒,便是厌女症。
也就是说,这种“喜欢女人”只是一种生理上的冲动,是一种本能反应,而不是骨子里的那种“爱”。
当然,这可能是一系列原因所造成的。
可能是一些男人来自内心的不安全感。
一些男性可能认为女性的存在会减弱他们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和权力。
这种不安全感导致了他们对女性的敌意和贬低,试图通过打压女性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
还可能是因为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比如一些文化、影视剧会极力物化女性(不可否认,有些女性自身也造成了这种影响,比如所谓的上海拼单名媛),强调女性的身体吸引力,从而造成了一定的刻板印象,让部分男性将女性视为一种满足自己欲望的工具,而忽视她们的智慧、能力和人格。
这种现象的确很难根治,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积极的一面。
还是有许多男性拥抱平等和尊重女性的价值观,并主张性别平等。
而对于那些存在厌女症的男性,教育和意识形态的改变是关键。
推动性别平等的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对女性权益的认识,可以帮助这些男性摆脱狭隘的观念,建立更加平等和尊重的性别关系。
这还需要整个社会,以及社会中每一个小个体的努力。
二、自我厌恶的厌女症
厌女症并不是男性独有的,在女人身上则表现为“自我厌恶”。
从网上也不乏看到,有一些人会通过社交媒体抱怨:我为什么是个女性我下辈子再也不要当女人了!
所以,作者上野千鹤子也说到,有一次也没有庆幸过没生为女人的男人吗有一次也没有抱怨过生为女人吃了亏的女人吗
可是,如果连自己都嫌弃自己,人生还能过得幸福吗
这种内心的自我歧视可能源于多种因素,包括社会压力、自身的价值观和自尊心问题。
前面也提到,社会、媒体本身就会对女性造成一定的刻板印象,加剧了女性对自己的不满和自我贬低。
此外,个体自身的价值观和内在自尊心问题也可能导致自我厌恶。
比如,有些人对自己的相貌、身材、能力、财富、成就过于苛求,因为难以达到从而对自己产生厌恶。
也正因为种种现象的产生,近些年来,女性主义也开始逐渐崛起。比如著名的Metoo运动(美国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