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一本书,心情常常是夹杂着亢奋和空虚。因此,我们需要打开一本新书来延续或者填补这种情绪。然而,今天,我们需要停歇一下这种惯性。
在为什么买了这么一本几乎所有篇章都看过的版本,快快看完,算是应对「八次危机」计划读书的应卯四月之举。从开篇的《木佛》到新作《神鞭》,我直接惊叹。冯先生的天津卫,真是高手如云!书中的人物形象,像是傻二、玻璃花、死崔、蔡六、杨殿起、过场的戴奎一、展老头、殷师兄、飞来凤等等,一个个都栩栩如生地立在你的眼前,向你展示这座古城的五湖四海,风情万种,重义尚气,并且还能聊天致死。
加上下编里选的「俗世奇人」中的黄金指、卖药糖、燕子李三、一阵风,都是顶尖的奇人,天津卫真是人杰地灵。可是你仔细看看,不就是卖药糖里刘二爷那两句话吗:“一是得琢磨,一是得苦练”?天津卫的奇人,充满了生机和勤奋。再加上奇人怪人妙人刘道元、高义云天的李金鳌,看来天津卫是确实不得了啊!
领略了津门码头的水咸土碱,还惊喜地发现冯先生笔下纯净的爱情。以前也看过胡子、高女人矮丈夫、抬头老婆低头汉,也会感叹、惆怅,也会多年后忽然想起那一锅欢喜锅,但总是说不清楚,却又能感受得到。这次再翻开来看,原来胡子写的是爱情啊,从三个水龙头开始的爱情啊!高女人矮丈夫、老夫老妻,都是爱情啊!就像顶楼的歌手唱的「祝酒歌」一样,即使包含了深深的苦涩和伤感也依然欢悦着。即使在抬头老婆低头汉里找不到爱情的蛛丝马迹,但不可否认的是那是好夫妻真良缘,那么又怎么会真没有爱情踪迹呢?顶楼的知己,雪夜的朋友,情感又可以不发一言地倾诉。而这种无言恰恰来自于对珍惜深深的感悟。珍惜那冒雨而来的歌声,珍惜那停杯起身的老友,珍惜这悲喜交织的生活。
抛开那些令人拙笨的「八次危机」,这算是因董卿再次爱上阅读后阅读的第一本文学类书籍。似乎阅读的心态和感受都有了豁然的改变。有了停顿,就有了梳理,在句段之后,在篇章之后,在一本书之后。梳理思绪可以让我们更加聚焦,尽可能地将其具象化。以往那种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含糊其辞,只是因为我们的词语表达能力不足,就只能说“好看”等简单的赞美了。在翻译领域有一句话叫做“信达雅”,首先是要准确。在日常交流中也是如此。优秀的表达能够准确地抒发情感,阐述思想,赞美生活,这才是真正闪耀的文字。因此,从表述幼稚到表达准确,需要足够的努力。
如果将读书时与书本的空间距离关系进行比喻,以前读书就像在和书页遥遥相对地赛跑,总是身体前倾,头前探,想快快地跑到尾页,一路唉声叹气不堪。这一次则不同,我有了与文字贴身接触的近距离感受,眼睛太快,心就得闭上,唯有与文字同频共振,才能将其水到渠成地灌输到心中。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文字的精妙,例如“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解释世界,把一切事物都和自己的理解力拉平。”只有这样才能看到每个人物的多变命运以及他们所表达出的宽广心胸,真挚情感,纯粹灵魂和不灭的希望。
冯先生的文章读起来就像看画一样,一幅幅铺陈,又一幅幅跃动。细节丰富,主次分明,余音绕梁。让你看到窗外的光斑跃然欲出,听见院子里煤框的篷布随风猎猎作响,感受到静水深处的情感和不灭的生命之火。冯先生的文章读起来又像在听声一样,听见天津卫嬉皮话的欢乐和狂笑声一路追逐,听见歌声里的悲欢离合和楼道里的碎嘴搬弄,听见苦哈哈的喘息以及兴高采烈的聚散。
从大学里的《散花》、出租屋里的《精选集》到现在这本《雪夜来客》,仿佛我第一次阅读冯骥才的著作,又仿佛这是我第一本书。冯先生曾说,书的生命是从再版开始的。这次的重读,对于我来说,是文字觉醒的开端。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