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内斯托·萨瓦托的《隧道》出版后,加缪喜欢书中紧张和平静的语气,并将其翻译成法语出版。此后,这本书被翻译成多种欧洲语言出版。博尔赫斯、格雷厄姆·格林和托马斯曼也对萨瓦托大加赞赏。
萨瓦托高寿,辞世时距离100岁生日只有两个月,但他一生只写了三部小说,《隧道》是他的处女作。这部小说开创了拉美小说的新流派。萨瓦托以细腻描绘人物心理活动而被贴上了心理现实主义的标签。
在这本书中,画家胡安·巴勃罗叙述了他与玛丽亚相识、相恋、猜忌并最终杀死她的过程。然而,萨瓦托并不关注侦探小说的外在形式,开篇第一句就透露了“我”是凶手。在庄园里,温特尔与咪咪的对话涉及了形式与内核的区别。
叙述者巴勃罗是一个生性孤僻、不善沟通且内心充满矛盾的都市男人。他狂乱的心理活动让我想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和《白夜》,只不过,萨瓦托没有陀氏头上的信仰,显得更加阴暗。
巴勃罗自幼居住在阴暗孤独的隧道里,无法与他人沟通。隧道既是真实的空间,也是隐喻。在隧道里,他不可能遇见别人,也不知道终点在何处。其他人,如玛丽亚,也走在自己的隧道里。这些隧道彼此平行,而爱情则成为架在两条隧道之间的桥梁,只是瞬间而已。
心理世界比现实世界更为广阔和复杂。按照现实时间计算,我们所占据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心理活动,而外在行动和事件只占据很少的时间。因此,萨瓦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将这些心理活动浮出水面而不是外在故事。否则,画廊里遇见姑娘,然后在恋爱中由于猜忌和嫉妒而导致杀人的故事有什么稀奇呢?
叙述者提到了“假设性的侮辱”的概念。他对玛丽亚的侮辱源自猜忌,而所有猜忌都建立在他的假设基础之上。这个假设是由理性推导而来。我想起了古希腊戏剧《美狄亚》。一个经典问题是:美狄亚杀子是出于理性还是感性。如果是感性,那么她的谋杀如此冷静且有条不紊;如果是理性,她可是因嫉妒而杀了自己的亲生孩子。
萨瓦托的巴勃罗面临着相同的问题。他所有的结论都经由理性推论得出,但这些推论却是由情欲、占有欲和猜忌所触发。进一步深究,这些推论是由他的孤独和对摆脱孤独的渴望所触发。
今天,我们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我们许多理性的结论都是在无法捕捉和掌控的感性基础上触发的,而这些感性驱使下的激情、观念,都是在更为庞大的外在世界的意识形态中无形塑造的。
以上。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