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基于瓦尔泽在1903年夏天至冬天在一名发明家位于苏黎世附近乡间的家中做助手的经历,并初读以为主题是阶级关系。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作者更加痴迷于家庭关系。
瓦尔泽出身于做生意的市民阶层,家境尚算富裕。然而,中学时家道中落,14岁离家做学徒。从那时起直到51岁,瓦尔泽一直过着朝不保夕、居无定所、茕茕孑立的生活,通过为报刊写文章或在办公室当职员谋生。
小说写于1908年,瓦尔泽此时30岁,身在柏林。书中描述了这位助手目睹一个阔绰的资产阶级家庭因发明生意不顺走向破产和溃败的过程,以及助手与这一家人相处、在相爱相争中难舍难分的过程。接近故事的结尾,在悲凉的气氛中,瓦尔泽多次写到助手多么不愿离开,即使没有薪水,因为这是他数年来真正找到并属于一个家的地方。
关于瓦尔泽是否通过这部小说来拯救童年的问题很难回答,他可能只是渴望讲述自己的故事。
1929年,瓦尔泽自杀未遂,后被误诊为精神分裂。1933年开始,他生活在瑞士东北部黑里绍市的一家病院,直到1956年圣诞节在雪地中散步时因心脏病发作去世。在这二十多年间,瓦尔泽没有表现出心理疾病的症状,但他始终不愿离开精神病院。他曾说过:“大多数人心中的光都会消逝。”
在这二十多年间,当他在病院周围的乡间漫长地散步时,他的内心可能想到了卡尔·泽里希所写的《与瓦尔泽一起散步》,以及其他无数的想法,我们无法得知。搬到黑里绍之后,他停止了写作,渐渐被文坛遗忘。说到底,瓦尔泽是一个谜。
也许他想起了《助手》的写作,回忆起1903年苏黎世湖边四季的变化,回想起与某个家庭的进餐和交谈,那些充满怨怼、忠诚、讥讽和体谅的时刻,在瓦尔泽的回顾中,这些时刻必定变得格外明亮。
22.6.20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