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一直有《Yes Minister》的既视感,职业官僚欺上瞒下,职业政客一心攒火箭。结局当然是火箭炸了,官僚政客们丢官,平民们吃土。或许,不仅议会制政府是这样,体制内也不全是精英。即便是精英,也只为官厅/自身利益。大家都是草台班子。
阪和银行在中期报表的修正预测通过后的两周多时间里,赤字金额扩大到百倍以上,毫无预兆地破产了。银行的信息披露已经丧失信用,市场理所当然地要进行自我防御。
银行局1996年11月制作的记录被认为是“绝密”记录。首相官邸自不必说,大藏省其他的部门也都不知道。
本来这种基本方针是由政府最高层决定,然后下达给官员们,但实际上却是相反的。让大臣做提线木偶是官厅官员们最擅长的事。
在2月8日的G7峰会中,鲁宾以更加宜截了当的方式(与一个月前的书信内容相比)表明了美国政府的担忧。他用“与经济增长的预期方向背道而驰的预算”这一说法批判了日本的财政紧缩。
保护20家大型银行不破产。
有关合并所做的交涉自然是机密,没有传到2楼的大藏省大臣办公室。
负责制定税收制度的主税局等机构会被政治家们常常斥责“区区一些公务员,还想要干涉选举吗?”。
在日本,要寻求政治上的妥协时,最重要的是要事先跟实权人物和喜欢指手画脚的人打好招呼。
围绕数字的讨论并不是对密密麻麻的数字进行严密的运算,而是基于各省厅间实际力量关系的一种“神谕”。
三洋证券的陷阱。
靠着自己的力量生存不下去的“没用”的银行互相合并,怎么就能变成优秀的银行呢?
三冢回忆道:“银行局的汇报内容从来都是实际情况不是报道的那样,每次都是事情爆发前一天或是迫在眉睫的时候才说事态严重了。”
金融恐慌的深渊。
小田原评定,一种俗语,是指无论到何时都不会得出结论的会议或讨论。
外务省并不想与通产省合并,因此在行政改革的浪潮中,两省的领导们为了阻止这一合并煞费苦心。
「尾声」
这一时期,日本的经济政策被国外批判为“too little, too late(太少太慢)”。
似乎自民党内部存在着不能干涉个别具体金融问题这一潜规则。
因此,很多政治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金融危机不是他们的责任,而是因官员们的失败导致的。这一结论的背后,隐藏的意思是如果霞关判断失败的话,就会使国民陷入危机。
《结局》
当局隐瞒实情,推后处理,并低估面临的危机报应。最后,却变成了巨额的公共资金支出(税金),报应在国民身上。这是平成金融危机的始末。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