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明清专家郑克晟教授,是因为其父的《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这几年突然大火的西南联大,让人们在关注西南联大教学的同时,对其中的师生也充满了好奇之感。
《从未名湖到新开湖:郑克晟师友杂忆》这本书主要围绕郑克晟教授从教授的“朋友圈”“学术论”,了解教授的学术理念与志同学者,以更加全面的角度回忆了当年时光,学术生涯,学校故事,将治学与教人有机结合。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郑教授强调读书要做到“博、精、新”三字,即“博览勤闻”,“多闻阙疑”,反对“孤陋寡闻”、“闭门自精”。无选择、无目的泛览书,是不易于专精的,因此这时他对高校同学强调要精读一本书。他认为:“精读要一字不遗,即一个字,一个名词,一个人名、地名,一件事的原委都清楚;精读是细读,从头到尾地读,对照地读,反复地读,要详细作札记;精读一书不是只读一书,是同一时间只精读一本,精了一书再精一书;精读可以先读一书的某一部分;精读的书可以一人一种。”此外,“精读与必读还有不同,精读的书不一定人人必读,如有人可以专读《山海经》,但《山海经》不一定人人必读;必读的书可以精读而不一定人人精读,如《资治通鉴》”。
同时,郑克晟教授也认为历史学研究必须有理论修养,同时要有全局而系统的眼光;具备深厚的知识背景,掌握系统而全面的史料;掌握各种研究方法,尤其要娴熟历史考证法;读书要仔细,要透过史料的表层,看到历史的实质。同时要有联系的观点,以追求创新为目标,加上持之以恒的毅力,就一定能作一番成就的。
不仅如此,教授也将严谨的治学态度,按照人物为主体,时间为顺序,写作了回忆录的写作。同时交往的朋友同样如此,也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同时代如陈寅恪、刘半农、傅斯年等教授,也更加让人明白做学问是孤独的,是枯燥的,但研究可以是快乐的,是轻松的。同时,这类回忆类型的书籍,也是研究人物传记的另一种方式,从细节处着手,展现生活点滴,突出人物魅力。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