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人害怕阅读日本文学。漱石先生的书是我第一次尝试读,我在书店慢慢翻阅,最终决定购买文库本。我断断续续花了三天的时间才看完,今天空闲下来,我想谈一下我的看法。
总的来说,如果从我有限的见识和匮乏的阅读量中寻求答案,我认为日本文学总能带给人不适感。它的手法细腻,缩影着历史时代,探究着人性的思考,都能够直击人们最阴暗的一面。
这篇文章描述的是夏目漱石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后期较为出名的作品。情节在此不做赘述,我认为先生想表达的思想是:在新旧时代更替的背景下,知识分子中的极端利己主义者不得不面对的结局,就是因为损德的利己行为而自我毁灭。
往往自我认知不足的人会越加精明,而精明的人倾向于去追求利益。然而,这种追求利益的代价通常会限制人的思维,让人觉得束手束脚。在完成利己行为后,他们往往会受到内心道德的谴责。早晚,他们可能会被这种束缚带来的煎熬所毁灭。
许多人认为利己者缺乏普遍的道德价值观。但我要说的是我的观点,这个问题从古至今一直是哲学探讨的热点——人性的善恶问题。
毫无疑问,人的天性是利己的。否则,你我也不会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当一个人成为社会的一份子时,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为他人谋利之前,必须确保自己的行为是自愿的,这样可以考虑其他因素。
我的观点并不是标榜利己主义,而是认为,利己的限度不能、也不应该越过道德的界限。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改善生活品质,是利己的行为。我之所以不会受到指责,是因为我的行为不会危害他人的利益。
更深入的思考会发现,人之间的交往可以概括为“你的利己行为没有损害到我的利己成果,所以大家才能相安无事地生活在一起”。这不仅适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适用于家庭、国家之间。
不过,在这里再深入探讨可能有点危险。让我们继续怀抱希望地走下去。
最后引用阳明先生的话:“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023年6月15日,微风阵阵。
补充一句,如果你能够推荐一些好的日本文学作品的话,本人将不胜感激!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