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硕的《孔子大历史》不仅仅是讲述孔子的故事,而是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上古历史整体呈现。只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孔子。这位命运多舛,郁郁不得志的人,如何在贵族寡头之下生存,获得机会又失去机会,并带着一群学生流浪诸侯国中求得赏识,最后却什么都没有得到。他曾经担任过鲁国大司寇,但因与三桓家族的矛盾而被赶出鲁国。到了诸侯国也没有等到理解他的人,反而受到排挤。在这种犹豫中,他走过了卫国、宋国、郑国、陈国和蔡国等地。
尽管孔子曾尝试开始并依附于贵族寡头,但他真正获得成功的方法是培养学生。有些学生获得了诸侯国的认可,有些得到了贵族寡头的聘用。通过这些学生,孔子逐渐获得了口碑,并在一些诸侯国之间获得了地位。
孔子的一生充满了苦涩与坚持。尽管他曾努力宣传自己的理论,但在他晚年,他的关注点转向了收集、整理并将前人的记录分门别类,最终形成了“六经”。有趣的是,所有的“六经”都不是孔子的原创,而是在前人基础上的整理和归纳。
同样,我们所熟悉的《论语》也不是孔子本人写出来的,而是他学生们的读书笔记,记录下了孔子说过的话。
孔子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有着性格和追求的人。他一直致力于保护正统文化,而周礼则是一种形而上学,看起来很实用,但在他那个时代却无法得到肯定。直到后来社会看到了周礼的利用价值,才开始发扬光大,但孔子当初的理念早已经发生了变化。然而这并不应该归咎于孔子,因为他已经不在人世。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