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要适应周期性的低潮,就算你这次已经适应了——下次你又会忘掉它的极限到底在哪里。——埃里克·奎因,《中国橘子之谜》。
01 原来不是中国椅子 实际上,我一直以为我读的是《中国椅子之谜》——原因是这书封面上画着把椅子,所以我就望图生义的以为这是个和江户川乱步的《人间椅子》相似的故事了。结果书读到一半,发现故事里基本上没怎么提到过椅子,倒是对那桌上的三个橘子用了不少笔墨,于是又翻过头去看了一下封面上的书名,才发现这本书叫《中国橘子之谜》。 《中国橘子之谜》[美国]埃勒里·奎因,字数:14万字,阅读用时:7小时37分钟,阅读时间:2022年4月13日。 好吧,其实这故事和所谓的“中国橘子”的关联也很牵强,整个故事乱哄哄、急吼吼,不过倒是符合1930年代大老美们那种电影节奏。 对于数量众多的侦探小说而言,我认为《中国橘子之谜》是本乏善可陈的书——典型的本格派,典型的密室杀人案、典型的线绳型机械密室……一切都很典型,问题是这个故事的逻辑有问题。 关于逻辑的问题我想了想,会不会是因为这本书并不是只经一个人之手完成而导致的逻辑分裂呢?
02 女王先生人生如梦 说到这儿我们得先明确一个知识点——首先,我们本能的认定埃勒里·奎因是一位作家。这没错吧?因为就像《中国橘子之谜》这书的作者一栏上写得清清楚楚是“埃勒里·奎因”一个人的名字。其次,在《中国橘子之谜》中这个姓女王(Queen)的先生还是故事的主角,也就是侦探兼小说家埃勒里·奎因——他爹理查德·奎因是纽约警察局探长,所以埃勒里·奎因做起事来那叫一个近水楼台先得月。因此,我们大致可以把这书理解为自传体小说。 仿佛没什么毛病吧? 但是,事实上埃勒里·奎因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不不不,不是一个作家埃勒里·奎因、一个侦探埃勒里·奎因,而是埃勒里·奎因根本就不存在。 如果非说埃勒里·奎因存在(仿佛在说胡话),那也不是一个人,而真真是两个人——两个表兄弟,一个叫曼弗雷德·班宁顿·李,另一个叫弗雷德里克·丹奈。 当然,这事儿现在说起来算不得是什么秘密了,可是在当时这事儿却是瞒天过海的骗了所有的人。而为了演戏演全套,这哥儿俩还弄了另外一个笔名叫巴纳比·罗斯,这样就方便这哥儿俩可以一起出席晚宴,毕竟骗吃骗喝这事儿谁去谁不去都不合适——哦,骗吃骗喝是我胡说的。但是这老两位老是一起出席活动这事儿是真的。每当有这种机会,这哥儿俩便一个人固定扮演一个角色,也就是说有一个人对外声称自己是作家埃勒里·奎因、另一个人则声称自己是作家巴纳比·罗斯。而这样做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可以说那效果简直就是完美! 完美虽然是完美,但是写作这么主观的事儿,由俩人一起怎么完成呢?难道这时候要靠血缘关系、心灵感应了吗? 血缘和心灵在这种情况下大概没戏,所以他们还是有他们的模式。据说这哥儿俩的模式是这样的:丹奈负责谜团设计和故事大纲,而李则负责丰富设定并写成完整的小说。这么说来丹奈便是策划人,而李则是写手。OK,如果是这样这事儿就能聊下去了。 这事儿不仅要聊下去,还要往大了撩。于是这哥儿俩玩上了市场营销。他们不是有俩笔名嘛,在公开场合中,笔名“罗斯”的人设是杠精,故意提出超难诡计刁难笔名叫“奎因”的那位,而那位奎因的人设就是小机灵鬼儿,每次都能完美解答罗斯的怪问题,这让“奎因”一路走红。当然,没有啥脱稿的临场发挥的可能性,因为俩人露面之前把一切都rehearsal了。 经此一番市场营销以后,奎因声名大噪,作品也因此而大卖,赚了个盆满钵满,而罗斯呢?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一个杠精的落魄作家就这样消失在人潮人海中了。
03 就没一个是真的 讲真,这哥儿俩的日常设计,恐怕要比这本《中国橘子之谜》更精彩。 哦,忘了说了,就如同这本《中国橘子之谜》一样,据说奎因的每本书都会请一个叫J.J.M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