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我读了《背影》和《荷塘月色》,这两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于我以为朱自清先生只是一位散文家。但实际上,他更主要的身份是国学大家,有许多学术研究著作,其中《经典常谈》就是其中广传的著作之一。
《经典常谈》著于1942年,是朱先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小册子,内容包括《说文解字》、《四书五经》、《战国策》、《史记》、《汉书》及诸子百家、辞赋诗文等众多名篇。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中国经典指南。书名是《经典常谈》,作者是朱自清,出版社是天津人民出版社。这个版本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封面典雅,非常适合让初中和高中的学生了解国学。
其实,这本书是为中学生写的,目的是引导他们走向经典的大道。朱先生曾明确指出:“《经典常谈》只是一只船,是把你航到经典的海洋去的。有读者说:“这本书中概括了中学课本中的所有古文经典,梳理了这些名篇的背景,能够把文化关系缕清楚。”
我很后悔高中时没有读过这本书。朱先生认为,读经典有很多好处。经典的价值并不在于实用,而在于文化,它能够教人了解经典,培养人的见识。朱先生还说,成为有相当水平的国民,至少要了解本国的经典。这句话让我看到了他宁愿饿死也不食嗟来之食的精神。那么如何阅读经典呢?
很多人认为应该读完整本经典,但也有些人认为只需要读选本就行了。朱先生编写这本小书的目的就是让一般人直接接触经典,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走向经典的大道。例如,对于《说文解字》这本书,朱自清认为“文字的作用太伟大了,太不可思议了,造字真是一件神圣的工作。”而《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经典,既是其他古典的基础和门槛。《说文解字》解释了文字的起源和演变。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甲骨文是“契”的,金文是“铸”的,印章是盖在陶器上的,以笔写在竹木简或者棉纸上的才是“书”。所谓的隶书实际上是官员写的官方文书,而行书起源于晋代,大概是因为楷书不够自由,而草书太过随意,于是行书既严谨客观,又毫不虚伪,详细解读了古典文化的智慧和魅力。书中还附有《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可以用来在空闲时间里陶冶性情。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