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岸晓风
乡村的特有功能之一是传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优秀传统文化。文学创作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著名作家王跃文用近9年的时间构思创作了长篇小说《家山》,展现了符合中国文化传统、唤醒我们审美记忆的乡村生活景观,是乡土文化诗意表达的典范。以作者家乡湖南溆浦的历史变迁为原型,《家山》通过讲述沙湾村陈家五代人的经历,折射了中国乡村的历史进程。作者挖掘中国乡村所蕴含的丰富精神资源,对古老的传统、传统的伦理做出了新的书写。
《家山》描写了位于沙湾村的社会变迁,展现了包括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在乡村的影响,成功刻画了陈劭夫、佑德公、陈扬卿、陈齐峰、陈有喜、刘桃香等一批有血有肉、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作者高超的叙述手段和娴熟的叙事经验。作者将笔墨聚焦于一个村庄——沙湾村,通过生动描写一系列事件,如抽壮丁、大洪水、征赋纳税、乐输抗捐、生老病死等,生动体现了南方乡村在上半个世纪的社会结构、风俗民情、耕织生活、时代变迁,让读者感受到时代风云的激荡变化。作者在创作体会中表示:“正像佑徳公家娘井的水会流到长江和东海,沙湾村父老乡亲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酸甜苦辣都连着波谲云诡的时代和灾难深重中浴火重生的中国。”小说在乡村的生活叙事与历史演进的巨变之间,营造了一种颇具艺术张力的反差,从而让小说更加丰富、辽阔和厚重。
作者认为乡村是最大意义上的中国,真正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在乡村。在乡村,人们遵循着传统的习俗和礼仪,同时又在扬弃中接纳、吸收现代的文化因子,更添气度和神韵。小说中,陈扬卿写给史瑞萍的情书引用了《诗经·采葛》里的句子:“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而史瑞萍的回信则引用了《诗经·风雨》里的句子:“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他们互相爱慕、私定终身,是一种自由恋爱的浪漫。但是,他们的婚礼却采用了传统的形式,包括媒人(虽然是名义上的)、嫁妆、喜宴、化妆、拜堂等传统仪式。哥嫂从南京、上海赶回家团聚,沙湾村的男女老少共同操办了一场热闹、祥和的乡村婚礼,这是一种遵守传统的浪漫,真正做到了“琴瑟和谐”。作者在新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新视角下,返回时间深处和历史深处的家乡,对传统文化习俗做出了新的书写与思考,值得创作者借鉴。
乡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和创造者。小说对民国时代基层治理有深刻的洞察和反思,书中塑造了四任县长及基层的乡长、保甲长等官员形象,他们“治理”乡村的主要内容是征粮、征兵。小说中写佑德公与多任县长的拜见与交往,通过佑德公的视角,透过“一赋一征”,写出了政权更迭的历史必然性。佑德公从带头积极完赋交税,到后来带头抗粮抗税,其中的故事值得玩味,从侧面反映了那个“城头变幻大王旗”时代的动荡与腐朽。小说中,当地组建的革命武装组织,后来成为解放战争时期湘西纵队的重要组成部分,陈劭夫、陈齐峰等在革命大熔炉里逐步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从乡村成长起来的人们,有着坚忍不拔的秉性和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责任担当,“涓涓之流,积成江河”,共同推动时代洪流的滚滚向前。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