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硕的《翦商》主要讲述了夏商周历史,其中着重描述周灭商的事(即翦商)。李硕本身是魏晋历史专业的研究者,同时对夏商周历史有着适度的了解,这使他能够提出很多新颖的想法。例如,他引入了农学概念“千粒重”,来批评传统的“浮选法”只计算出土的粮食颗粒,而忽略了种子之间质量差异。他由此推出夏都二里头人的主要粮食是稻米而不是粟米。
这本书最具冲击力的内容是商朝的人祭制度。其数量之多、手段之血腥,令人毛骨悚然。当然,李硕对此也做了解释。他认为,商朝之所以推行人祭,主要是因为当时交通等技术条件的制约,官僚国家机器难以有效展开,仍然依赖于宗族的统治。因此,为了凝聚商朝各部族之间的矛盾,加强王权的合法性,只能通过不断发动战争来提高凝聚力,以达到一致对外的目的。而掌握青铜技术的优势,使得商朝不断扩张。结果,一方面大量的战俘无法处置,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人祭增强身份认同,区分“敌我”,将高贵的商朝人与敌对的羌人区别开来。因此,人祭成为盛行的方式。
李硕认为,周文王图谋翦商事业很可能也是因为血腥的人祭制度,而翦商的方法,就藏在《周易》之中。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安阳人,原本以为熟稔的殷墟、甲骨文、周易,都因这本书的出现而附上了另一层色彩。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