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多,终于读完了。这本书陪伴着我的青岛之旅的结尾。我躺在唧唧咋咋的火车卧铺上开始看,经过了十二天,终于把它看完了。
我得承认,这本书对人道主义者非常不友好。一开始我就不喜欢男主角罗佳,并且还有拉祖米欣的衬托,我甚至觉得他的理论我完全没法认同。他简直是纳粹罪犯的翻版,拒不承认自己的罪行,让我觉得他可以说已经不是一个“人”了。
陀刻画的太好了,特别是在深夜的火车上,我很难去控制自己不按照罗佳的思维去设想一下,再去假设一下。那些发动战争的人,不管是正义还是非正义,都是杀人犯,我不能再想下去了。我再想下去,我可能分不清卢梭设定好的社会契约,大概会忘记法制社会。
中间有一段看得很疲惫,就是罗佳找索尼娅诉苦那里,把恋爱关系里的男女之间的权力流动刻画得非常真实。我蛮敬佩索尼娅能这么包容罗佳的。毕竟,放到现在的时代,聪明智慧善良美丽的女人当然很多,但是估计还没听完罗佳的“忽悠威胁”就笑笑走了。(可能我有点恋爱脑过敏,如果得罪了一些人,那真的不好意思。)
再一次感慨陀刻画的太好了,罗佳这个人物形象,虽然让人喜爱不起来,但是仍然能想一口气读完这本小说,可见陀的魅力!很多场景,让我感觉自己在看话剧!罗佳这个人物形象也正是在矛盾中建立起来的,非常立体。他不是个能被世俗所容许的人,他是每个人心里最深处那么一种可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或者在人想要犯罪的时候闪现那么一刻的人格。是啊,他不够恶,恶人嘲笑他,好人不理解他,这就是他的罪与罚啊。
我其实有点罪恶的希望,他永远也得不到救赎,因为一旦他得到救赎,他就不是“罗佳”了。不过陀还是仁慈的,他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也暗示罗佳或许可以被爱和善良救赎,因为他本性并不是一个恶人。脑子有点乱乱的,先写这么多吧。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