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一到秋收季节,院子中央就堆满了黄澄澄的玉米棒子。奶奶年龄大了,干不了地里的活,于是就总是坐在旁边剥玉米,顺便看着我们在玉米堆上爬上爬下。
那时候的奶奶偏疼我,也许因为我从小就爱听她讲故事。不管是嫦娥奔月,还是人物传记,或者是神仙精怪,她都统统称之为“古时候”。我第一次听到与刘邦有关的故事也就是那时候。
奶奶讲的其实就是刘邦斩白蛇起义的故事,但那时候我并不知道故事的主人翁是刘邦。因为在奶奶的故事中,主人翁都是“有一个人”或者“有个皇帝”。长大后,我才对照上。
最近我翻看了吉林大学历史系教授黄中业写的《汉高祖刘邦》这本书,想知道这个传说故事在作者笔下是如何演绎的。结果从头到尾细细品读了这本书,也让我对刘邦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生于平凡,却志存高远
刘邦的出身可以说谈不上显赫,甚至于当时来说,简直就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年逾40未娶,再加上嗜酒好色,不事生产,赊酒醉卧小酒馆,更是被嫂嫂嫌弃,可以说与现在的“混混”有一签。
直到34岁,刘邦应试出任沛县东部泗水亭亭长,负责练兵、接待来往官吏,为政府输送物资,传递文书。别看官职虽小,但在迎来送往中,他见识了不少世面,结交了很多好朋友。
然而,好友萧何的缘故,也因为胸怀大志的关系,他有了“常徭咸阳”的机会。征途中皇帝离宫别馆的庞大宫殿群让他震撼,繁华的街道让他倍感新鲜。继而偶然纵观秦始皇车驾出行,不由得发出:“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的感慨。
在当时秦末乱世中,豪杰辈出,遍地英雄。但又有哪一个能有“大丈夫当如此也”的大志?又有哪个有当皇帝的雄心?路虽迢迢,对于刘邦来说,也许是一种精神的洗礼,理想的升华也基于此,他才能在秦末各诸侯混战中夺得帝位,成就大事。
忍辱负重,懂得权衡利弊
成事的过程可谓惊险非常,稍不留意,就会湮灭于历史长河,甚至不起浪花一朵。然而,刘邦之所以能成事,更多的是他能兼听则明,忍辱负重,在大事大非面前,懂得权衡利弊。
当初他与项羽约定,先入咸阳者为王,可是当他九死一生打下秦朝的都城咸阳,接受秦王子婴的投降以胜利者的姿态入城时,面对这雄伟的宫殿,无数珠宝,美女如云,一度乱花渐欲迷人眼,意想留居于秦宫之中。
幸好有好友萧何、樊哙等人保持着冷静的头脑和大局观念,敢于直谏,方才使得刘邦及时迷醒,最终“还军霸上”,才免于直接对阵项羽的几十万联军,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