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因在立功、立德、立言三方面的卓越成就而受到后人的敬仰,被尊称为孔子之后的“圣人”。他经历了坎坷的一生,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留下足迹,传授学识,对明代儒学思想的革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文化复兴的今天,阳明学成为了一大显学,在政界、学术界、商界和普通民众中都备受关注,成为了当代文化的亮丽名片。然而,阳明留下的论著、遗物并不多,因此仅从这些文献和遗物来研究阳明存在局限性。近年来,从阳明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的思想和实践中考察阳明及心学的转变成为研究的趋势和热点。
最近,笔者阅读了上海财经大学王格副教授所赠的图书《溯求正统:周汝登与万历王学》。《溯求》是基于作者的博士论文撰写而成。在写作过程中,作者还在《中国哲学史》、《中山大学学报》、《孔子研究》等重要刊物上发表了近十篇相关论文。尽管作者还未到达而立之年,但其学术成果令人敬佩。书中“溯求”是宗教历史研究领域的术语,“正统”则指传统儒学,特别是宋明理学。本书论述的是周汝登如何从思想史角度追溯并承接传统儒学正统。
周汝登所处的时代恰好是万历王学由盛而衰的时期。因此,作者在描述周汝登及其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时,选取了一些案例为中心进行讨论。作者研究周汝登是一位怎样的王学学者,他对王学做出过什么样的贡献。在万历王学错综复杂的各种“定位”中,他是如何立足和被立足的。作者认为,本书虽是一本学术专著,但读起来并不晦涩难懂,适合阳明学爱好者及初学者作为入门读物。
作者首先总结了周汝登的小传和交游特点。虽然文献对周汝登的生平记载并不完整,作者仍参考了相关文献和前人研究成果,对周汝登的生平和交游情况进行了考订、梳理和归纳。周汝登虽然出身不显赫,但祖上勤于读书、行善布施。在其三代家族中,仅有两位举人,其中一位还是周汝登的儿子。周汝登本人是周氏家族的第一个进士,自然被寄予厚望。周汝登的成功离不开父亲的严格教导。当他八岁时,父亲便写了万余字的家信,告诉他应当把“举业和圣学视为不可分离的事物”。这对周汝登之后的讲学和交游产生了巨大影响。受到张居正主政期间的较大影响,周汝登35岁起辞官侍母。自那时起,他开始讲学,在南京、广东和故乡等地主盟,与邹元标、杨启元等阳明后学有许多接触。特别是他与王畿、王艮等人的交往和思想交融,引起了许多质疑,导致了对他作为泰州学派人物定位的争议。
周汝登与浙中王门有深厚的渊源。他年轻时师从王畿,但一直无法理解王畿的思想。直到王畿去世后,他才对王畿的思想产生认同,将其认定为“先师”,并确认了王畿为王学的正统传承。这个定位得到了当时学者的认可。然而,周汝登担任这个“学脉”时并没有真正的学承渊源作为基础,而一直受到质疑。那么,为什么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要把周汝登归为泰州学派呢吴震教授认为这与黄宗羲设计泰州学派的标准有直接关系,即“出生地域、师承关系、思想类型”。然而,这个标准并不清晰,导致泰州学派变成了一个异端百出的“大杂烩”。而王格则认为,黄宗羲将周汝登归为泰州学派并系与罗汝芳门下,目的是要说明周汝登的思想学说与佛教有着密切的渊源。从黄宗羲《明儒学案》中涉及的众多人物思想当中,可以发现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