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此时此刻,时常像陷入沼泽,越是挣扎陷入得越快。知道终点是什么,也不会心甘情愿坐以待毙,尽量刻意延缓那结局来临。小心翼翼地转动着、扭动着身姿,让眼睛尽量够到“远方”。
这次的“远方”是这本《亚文化:风格的意义》。它把属于70年代的朋克、摇滚乐、雷鬼、马丁靴、别针、尖头鞋、破烂T恤等这些面目模糊的名词狠狠砸在我脸上。这些名词系着一个硕大的蝴蝶结,蝴蝶结上有个挂牌,写着:亚文化。
这是一本关于文化研究的书。英国伯明翰文化研究学派明星学者迪克•赫伯迪格在28岁写下的天才著作,被评论为“后世文化研究的经典著作”。
或许出于对抽象名词的迷恋,这本书对个人而言有着致命吸引力。究竟什么是亚文化、什么是朋克泰迪男孩、摩登族又是什么样的群体为什么会出现那些惊世骇俗的服饰形象?
全书以研究论文的形式来说,行文结构是很工整的。第一部分是理论说明,第二部分是案例研究,以英国70年代朋克文化为主要案例,第三部分是阐释。
先上结论,作者认为,亚文化是一种表现形式,但它所表现的归根到底是当权者与被迫沦为从属阶级者之间的根本张力。“本书自始自终都将亚文化视为一种抵抗形式,亚文化风格隐晦地表征了从属阶级体验到的社会矛盾。”
如果对英国朋克文化历史缺乏基础背景知识,这本书读起来会比较吃力,会迷失在连绵不断的抽象名词来解释另一个抽象名词的迷宫里。
近几年播出的音乐综艺、街舞综艺里,总是会看到歌手、乐评人流露出对某个音乐类型已经拿捏到位的傲娇感,那个语调表情仿佛在说:“这个就是underground,这个就是街头文化,这个就是黑人的,soulsoul的,特地道。你们不懂。”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些只言片语起不了太多了解的作用,而这些综艺的制作,也并不以普及文化知识为目标,甚至有一定的误导。因为只拿了表面形式上最容易传播的元素,比如rapper脖子上的大金链子。
在《亚文化》这本书里就对那些亚文化的来龙去脉有重点介绍。比如雷鬼乐取材于牙买加黑人和英国黑人的特殊经历。雷鬼乐的特别之处在于使用了牙买加方言——“这是奴隶们从主人那儿偷来的影子牙买加语,在他们从非洲辗转到西印度群岛过程中神秘地转变、分解、重组。”
你还会里了解到非洲文化,随着黑人群体迁移到英国之后,发生的融合与改变,以及战后工人阶级里白人和黑人之间的生存状态。这些历史背景的展现有助于我们去理解一种亚文化的兴起与消亡。
另外一个阅读建议,除了音乐之外,还可以把朋克服饰风格“西太后”Vivienne Westwood。
CNN这样评价她,“在性手枪乐队、渴望无政府状态的英国年轻人以及包括泰迪男孩亚文化和恋物癖者在内的影响下,薇薇安·韦斯特伍德帮助朋克发展为一种风格、一种精神和运动。”
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朋克时尚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功于“西太后”的作品。作为将环境和社会行动主义带入颠覆性服装的先驱,她对朋克美学的解释一直是异端生活方式和叛乱分子修辞的视觉表达。
而我以上关于服饰为阅读切入点的建议,也印证了书里关于亚文化的收编方式。一种是商品化,即把亚文化符号(服饰、音乐等)转化成可批量生产的物品。这一点是绝大多数人想到亚文化的第一反应。
另一种方式是意识形态方面的,主导文化的群体“给反常行为贴标签,将其本文中标有水印的图片为作者原创,其他为网图,侵删。转载请先联系作者。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