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充满矛盾,我不喜欢雨季,但也因为雨季可以拥有更多时间去阅读经典。和我一样的人不少,例如史铁生老师,他是位激进而又豁达、内心矛盾的作家。起初我对他的印象只是一个身有残疾的作家,以及余华在访谈中提到的名字和趣事。然而,偶然在书店中看到他的《我与地坛》后,我深受感动。读完后我陷入反思,如果是我,如果我在轻狂年华中半身瘫痪,注定只能度日于轮椅上,我或许就无法再坚强地活下去。但铁生老师却与众不同,他的对于死亡与生命的探索和认知是如此深刻:“生与死是上帝交给我们的事实,死亡是必然的,剩下的就是怎样好好地活。” 他的才华和对人生充满哲学思考的见解,让我对他的人格充满敬意。
在开篇中,史铁生老师写到“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这个宁静的去处便是他所钟爱的地坛。通过多方面的视角和个人经历,他描绘了地坛周围的人和事物。最让人动容的是他对母亲的描写,弥漫着浓浓的亲情:“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这种母爱的含蓄和小心翼翼,常常令人动情落泪。
在《城下短记》中,他将城墙实体化为一种思想上的边界和道德上的约束,并引申出富有哲学意味的结论:“生命不应该毫无意义,这不是任何主义可以推翻的。” 那么,我们不妨接受生命的不确定性和自身的不足,并去认知、理解和释怀。因为人生的轨迹是由“神”早已规划好的,我们仅能按照既定路径行驶,选择不同的岔路缓慢前行,目的地始终如一。
在《我的梦想》中,史铁生老师谈到梦想与现实的双重制约。我们总是想要拥有更好更美好的事物,但实际上我们在拥有了这些事物之后,又会想要得到更多。而当我们无力获得时,我们会不自觉地将自己融入到其他人的生活中,与他们同乐、同悲,感同身受。我们也不能评判情感的对错,不能对别人的爱情进行干涉,只能包容和理解。
在《记忆与印象》中,他谈到时间的限制和习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