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2023年阅读第92本——微信公众号《非哥笔记》,天天都读书,2023目标500本。
书名:《12个工作的基本》
作者:日/大久保幸夫(瑞可利职业研究所所长。专攻人才管理、劳动政策、职业设计。)
点评:本书不同于市面上常见的职场指导书,作者大久保幸夫并不直接向你传授具体的工作方法,而是从工作的本质出发,向读者传授一套适用于工作各个时期和场合的基本法则。具体体现为工作中需要的12种基本能力,即乐观力、持续学习力、目标发现力、专业构筑力、亲和力、反应力、语境理解力、人脉开拓力、委任力、商谈力、传授力和协调力。这12种基本能力又分为“对己”“对人”“对课题”等三个方面的能力。
摘要:
1、我给即将面临就业的大学生演讲时,经常说这样一句话:“一开始请以漂流的方式行动,过段时间再切换成登山型。”漂流的目的并不是抵达河流下游,其价值体现在拼尽全力穿越激流的整个过程——想方设法避开迫在眉睫的山岩,未及喘息就要迎接下一段激流的挑战。换句话说,这个过程中你即使没有确定长期目标,也在全力追逐短期目标。这样的经历必定能够让你提高自身能力,创造机遇,为自己接下来要走的路指明方向。总有一天(以30岁后为宜),你会确定一座想要攀登的高山,认为自己能在这条道路上收获成功,然后开始向着峰顶笔直攀登。我认为,实现这种从“漂流”到“登山”的职业设计才是较为理想的结果。
2、反应力决定信息收集能力。所有的倾听都是为了提问。做出反应是为了引导对方透露信息或能力,所以不妨有意放大自己的反应,露出“我对你的话感兴趣”“还想听更多”的表情,信息自然就会向你汇集。
3、有的人仅靠微笑和两三句话就能彻底吸引对方。你周围肯定也有这种人吧?这样的人被称为“有亲和力的人”。具有亲和力的人即使跟别人初次见面,也能开心地打招呼说“你好”;乘电梯时偶然遇见熟人,能笑着说声“最近怎么样”“最近真努力啊”。只靠一声寒暄,就能迅速拉近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我很喜欢意大利,经常去那里旅行。走在街上,很多当地人都会跟我打招呼说“你好”,脸上还带着微笑。给我的感觉是,这一习惯已深深扎根于所有意大利人的心里了。有人主动向你打招呼说“你好”,你的心情肯定不错,这样就能形成一种可以随意寒暄的氛围,人际关系也能得到妥善的处理。
4、学习的转移。一件事成功以后,再做第二件事就会变得非常简单。比如说,掌握了一门外语,再去学其他外语就不会很难了。这种效果称为“学习的转移”。
5、“传达”不是一字不差的简单转述,而是要正确理解语境,经过适当的“翻译”后再告知对方。这种能力称为“语境理解力”。这个能力依靠三股力量支撑,分别是:感情控制力,逻辑思考力,表达能力。换言之,语境理解力就是在理解对方心情的基础上将自己的主张明确地传达给对方,并且圆满地得出结论的能力。
6、请尽量避开那些需要10年甚至20年时间才能独当一面的专业领域。什么专业能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成果?请以这样的视角来寻找合适的专业。
7、我目前灵活利用的笔记有三种。一种是开会时携带的论点整理单;还有一种是手册大小的笔记本,当我遇到感兴趣的专业信息时,就会当场记在这个笔记本上;最后一种是A4尺寸的大笔记本,用来在学习理论时通过将知识图表化加以整理,或者回顾实践内容,将其转化成语言写下来。
8、实践经验、系统理论、该领域内的专家关系网,当这三点齐备的时候,你就可以大声宣布:“这是我的专业领域!”
9、协调力是包括确保整体平衡发展的“调整力”、在人与人之间起联系作用的“中介力”、向成功方向引导的“推进力”这三种能力的综合能力。
10、职业生涯是偶发性学习的积累。斯坦福大学教授、心理学家约翰·D·克虏伯(John.D.Krumbolts)针对职业生涯提出了“有计划的偶发性”理论。以前的职业咨询认为,让当事人自己决定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是比较理想的,而“有计划的偶发性”理论则把重点放在了不确定的学习效果上。该理论认为,职业生涯与其说是能够事先决定的,不如说是通过吸收每一次的偶发性事件,努力在最大限度上取得成果。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