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概十有八九的人知道《楚辞》,但恐怕只有十之一二的人读过它。为什么我们不敢亲近这么多被奉为经典的作品呢?我认为原因有两个:一是怕自己没有精力去深入理解而造成误读,所以敬而远之;二是真心看不懂……《楚辞》和《诗经》并称“风骚”,被誉为诗歌的鼻祖。但其原文非常艰深,使用的是两千多年以前的修辞,现代人如果不做研究的话,真的会对它感到无法逾越的鸿沟,望而却步。
读完这本《仰观楚辞:离骚·九歌》是我与《楚辞》近距离接触的一次。同时代译者的语言让我们接近古语,加上绘者诗意的图像,我好像真的有点理解这部经典的作品了。屈原,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被称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创作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被一般认为是文学想象力的代表,但其实其中也蕴含着屈原的身世和经历,戳穿了他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屈原,名平,字原,在《离骚》中说明,“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意思是:我的名字叫平,寓意苍天正平可法;我的字是原,效法大地养物均匀。他悲悯苍生,但却无可奈何。他说,“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意思是:忍不住地叹息,擦不干的热泪,面对苦难的人间,我唯有哀悼。他的仕途坎坷,几经波折,但他说,“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意思是:正直总会带来痛苦,我自深知。我能忍受痛苦,但无法舍弃正直。他感慨岁月流逝,说“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意思是:静静思量,时时刻刻草木凋零,暗暗惊心,岁岁年年美人老去。他矢志不渝,傲骨不改,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意思是:长路漫漫,比遥远更加遥远,为了求索,我愿行遍苍穹处处。
《离骚》中满含激烈和赤诚的感情,是庄严可敬的作品。与之相对, 正是屈原热爱的楚地故事在《九歌》中呈现。《九歌》的十一首组诗是巫祝主导的祭祀曲,文风多样。我们熟知的“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出自《湘君》,而“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出自《山鬼》。都是言辞瑰丽,想象力奇崛的作品。
读完《仰观楚辞》之后,感觉荡气回肠,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和博大精深。这本书的装帧也特别出色,非常喜欢。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