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家居产业园规划的间隙,我出于对“看不懂”的东西的愤怒,怒把《工作、消费主义与新穷人》看完了。本来觉得它是一本比较新的经济学读物,结果发现它是一本98年的社会学读物。它真的有很多专业理论内容,很难读,于是我走马观花地快速浏览。
虽然这本书是98年的,但它所提到的一些发展规律(如果有且可以复制的话),刚好可以对照看。本书的核心其实是关于“新穷人”,并纵向对比以前穷人如何被“对待”、“压榨”——用工作伦理捆绑。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用消费主义进行区分——穷人是同时代、同区域、达不到“正常”消费水平的人。社会评价衡量其基础单元组成“人”的标准,已经从“衡量生产者参与工业生产的贡献”,转化为“衡量消费者参与经济活动的贡献”。在作者的研究视域中,大家对穷人的道德同情相较厌恶隔绝正在逐步消解。面对新穷人的处理方式是——福利国家难以为继、监狱产业的兴起、资本向成本更低的地方转移,进行物理和精神隔绝,使其“消失”。
在当下经常提到的“消费”这架马车上,尽管有点对应,但也不完全对应。可以对应的是,我们已经从对“白手起家”励志崇拜转向对财富本身的崇拜。但不太对应的是,尽管我们处于一种“被给予很多选择”的幻想中,但主流的价值观还是认为“乱花钱是可耻的”,“低欲望”也在流行,而过去的“工作才有价值”的工作伦理仍然通行。
但本质而言,对消费主义的追求与对平等的追求始终是相矛盾的——消费主义的审美区隔本身就是一种“阶级性”的划分,把消费品分为三六九等,把工作分为三六九等。
此外,作者还提醒我们一个自己平时没有发现的盲区,“当大家谈论工作时,所指的总是有偿工作”。家务劳动不产生经济价值,被排除在“工作”之外。大部分情况下,女性承担的家务劳动将男性从家庭事务中解放,由此商业社会主要基于男性构建。由此可推断,在对女性无偿家务劳动且不承认这是“工作”的情况下,传统的“婚姻家庭伦理”可以与资本剥削的“工作伦理”、“消费主义”等价值剥削相等,这些后者针对所有人,而前者主要针对女性。在这一层面上,对现代女性的“既要事业有成又要贤妻良母”的要求,简直是不能更残酷的双重剥削。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