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我能感觉到我周围的细微之处。”“他人的心情对我很重要。”“我往往对痛苦很敏感。”“我有丰富而复杂的内心生活。”“艺术、音乐可以深深的打动我。”“当我周围有事情发生时,我会激动的迅速做出反应。”“当别人要求我同时做几件事时,会很恼火。”“我注意到并享受着微妙而令人愉快的气味、味道、音乐和艺术品。”
这是173页的引用伊莱恩阿伦《天生敏感》中的“开场测试”。
你有没有过这些想法,说过同样的话?
前一天还有朋友和我说:要想快乐,一定要迟钝,不要敏感,不要给自己加戏。
敏感的人和给自己加戏是一样的吗?
世界在高速运转,各种运动层出不穷,“环保”“黑命也是命”以及反抗性骚扰,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不要说几年,几个月几天也都有了新的变化。以前的大佬人设轰然倒塌,更多的弱者站了起来,回头望去许多的经典也不能再次细读。这是不是就是敏感者的推动,没有敏感者的敏感是不是世界还铁板一块,还在奉行着沉腐庸俗的男人对女人的认识?
世界纷纷扰扰,各种观点层出不穷,德国哲学家斯文娅•弗拉斯珀勒全方位探讨西方社会敏感性的书。
她梳理了当代文明的发展进程,当代文明历经漫长野蛮时代才发展出来,诺贝特•埃利亚斯《文明的历程》(1939年出版)讨讨了文明的进程之后,还有更多的哲学家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列维纳斯,尼采,弗洛伊德,荣格尔,卢梭,大卫休谟,以及臭名昭著的萨德侯爵,等等。
语言在进化,社会的敏感性也在变化,社会更加注重对人的保护,人与人之间合理的界限也愈来愈模糊。身分认知的细化,立场的转化,要求换位思考,也在质疑换位思考的准确性?一个白人男性可以真的理解黑人女性吗?跨性别主义者,素食者和杂食者能共融吗?
越来越多的细微差别能够得到照顾吗?“你的自由结束之处,正是我的自由开始之处。”个人自由的限度是他人的自由。
在社会中,我们必须要求他人做什么?不能要求他人做什么?“过于敏感”合理吗?公正平等因为人生而不同,可以真正存在吗?
作者认真严谨分析社会现象,我读过再细细翻阅还是只能窥其门径。学习哲学,就是可以借一双慧眼,可以看清如雾里看花的世象吧。
对154页脚注中的内容我不认可,非拉丁裔就不配写墨西哥背景的文学作品吗?这个不是敏感,是狭隘吧。非黑人女译者不可以翻译黑人女作家作品也是过分了吧?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