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很有可能将来会成为一位小说家,这样的剧情不足为奇。而通过海量的阅读,凡·高成为了举世闻名的画家,这种选择是不多见的。
《我为书狂》这本书为我们展现了大画家凡·高艺术生涯的另一面。
有别于我们通常的印象。除了绘画技艺超强,他还是一名书籍狂热爱好者。他可以在脑海中建造起一座巨大的艺术书籍作品库。凡·高曾狂热的搜集各种专著传记、博物馆手册,丰富脑海中的艺术宝藏。他阅读的内容涵盖数个世纪的艺术与文学,他如饥似渴的读书,从不放过任何文学或艺术杂志。从时间上我们可以看出,他对书籍进行深度和广度阅读的时候,是在他27岁成决定成为画家之前的岁月,也就是说大量的阅读对于他成为一名画家,有潜移默化的帮助和影响。在与弟弟的信件中他也常透露“对书籍有种无法抵挡的激情。”
书中说,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个元素,将凡·高复杂的一生统一起来,那么毫无疑问这个元素就是书籍,他对阅读的热爱贯穿始终,兴趣随着人生角色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也许正是这种渴望学习,渴望理解,渴望说服,渴望讨论,渴望以自己的方式去为人类服务的心,造就了他在绘画艺术上的伟大,艺术品中深刻的精神内涵,也许正源于他对书籍无限的热爱和吸收。
书籍和阅读是他绘画作品中一个重要的题材,《火炉旁读书的男人》这幅画就像传达一个崇高的信念,“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书籍和学习来照亮自己的路。”这也与他本人的绘画事业生涯密切相关。
凡·高本人并不是一位文学学者,他在信中也透露无意做文学方面的研究分析。他的阅读更多是通过文本照见自己,书籍就如同镜子一样照出他自己的影子,他在书中寻找观点和情感的共鸣。
虽然凡·高热爱书籍,但他并不是一个书籍收藏家,他是一个书籍使用者。与其拥有书籍,与书籍本身之间发生物理联系,不如将书籍为我所用。他通常不会带着书一起搬迁,而是留给朋友或者干脆送人,最重要的是把这些书籍记在脑海里。“他的图书馆建在他的脑海中。”
对于绘画,凡·高认为一位艺术家用文字作画还是用画笔作画,差别其实并不大,比如佐拉和巴尔扎克,就是通过文学描绘社会乃至整个现实的“画家”。他们用文字在读者心中唤起了罕见的美学情感共鸣。凡高与他们的不同之处的只是手中的工具,而相同的是“作画”这个动词的本身。
画作《身负重担的人们》中,我们看到阴郁的背景之下,三个人驮着重物,脊梁被压弯,艰难的拄着拐杖前行。书中说,凡·高认为崇高的艺术都是平等的,杰作之间没有高低先后之分,而当时作为教士的他,也深切的感受人间的苦难,他说“正是穷人才会友善的对待穷人,而他想要和他们一起穷,像他们一样”,这样的想法没有得到教-会的认可。也正是在矿区,凡·高对所有的宗--教都失去了信念,他开始在书籍中和自己的画作中追求新福--音。正是这样的怜悯和对底层大众的同情,和通过书籍的阅读,塑造了凡·高的崇高精神境界。这些画作的深刻背景内涵,都可以在这本《我为书狂》里,找到他思想的根源。
整本书籍的做工非常优良,是理想国艺术馆新出的艺术传记类的作品。阅读的体验非常流畅,就像在看一部纪录片或者在阅读一份凡·高的日记。书中配有大量的高清全彩插图,可以在书中领略凡·高精湛的绘画艺术,配有详细的注释,还有他与弟弟提奥的信,丰富的插图让阅读不再枯燥,图文并茂展现书籍狂热爱好者凡·高的一生,从一位书籍爱好者的角度诠释他的精神世界,这样的优秀传记书籍还是非常少见的。书籍是精装的,拿在手里非常沉,纸张非常的厚重,用料和印刷都非常棒,适合长久珍藏,有书签绳,封面采用了类似于油画帆布相框的设计质感。线装书非常适合摊开阅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