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逊先生曾说过:“为了写作,一个作家的绝大部分时间是花在阅读上;一个人要翻遍半个图书馆才能写成一本书。”
正如文学评论人舒明月在《大师们的写作课:好文笔是读出来的》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好文笔是读出来的,读比写重要。因此,我们要多阅读经典作品,取法乎上,写作才能获得实质上的提升。
作者分析点评了48位顶级作家的经典文本,经过她的分析点评,我们可以了解我们平时在阅读中所忽略掉的小细节,以及顶级作家们的一些写作技巧。
在这个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写作,也都可以在各个平台发表自己的文章。当写作环境在改变的同时,文章质量的好坏就直接决定了阅读量。
那么,想要写出好的文章,我们可以从大作家们的哪些技巧方面学习呢?
作者首先从“颜色”来分析。比如鲁迅就是一个非常善于运用颜色的大家,他特别懂得在寒冽清冷的底子上涂绘鲜明的色彩。他的代表作《野草》中就运用了血红、隐青、深黄、冷绿来描写宝珠山茶、单瓣梅花、腊梅花以及杂草,用雪的纯白晶莹与花的鲜艳夺目互相映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除了“颜色”,作家们还喜欢在虚构作品中适当地添加“萌物”,以此来增加阅读的趣味性。比如沈从文在《边城》中描写黄狗陪伴主人以及与主人之间的欢乐互动,就特别的真实,让人看完也想拥有一条这样的狗。最重要的是他用黄狗来强化了翠翠的孤雏身份。
另外,汪曾琪写萌物也是特别厉害的,比如他在西南联大系列里写的一篇《鸡毛》,让人仿佛看见他正在入神看鸡的模样。他写“鸡把一个个脑袋很有节奏地转来转去”时,见过鸡的人觉得他写得很真,没见过的人会想原来是这样子的啊。这就是文学的价值,在于不厌其烦地传达最细微的人类经验,令阅读者产生共鸣,且觉知到差异。
还有那些被评价为“文采斐然”的作者,大多数都具备擅用比喻的特质。
文章中用上比喻的话,能增强画面感。比如,汪曾祺写菊花像“一团发亮的金黄色的云彩”,读者读完后,大脑就会产生一很强烈的刺激。
这就是优秀的比喻带给读者的“美”或“惊奇”。
所以,想要做真实的创作,平时就一定要多注意观察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像那些厉害的作者一样,把很多自然的物态、人间的景象存储为我们的底层记忆。当我们在写作时,就可以随时调用了。
再者,我们写作其实也是为了被阅读。但多数时候,我们写作容易自嗨。因此,想要避免自嗨,文章就要做到“四有”——有趣、有用、有料、有力。
有趣的文章——被广泛阅读的文章,都几乎具备“有趣”这个特质。
有用的文章——如今的写作都是互动式写作,必须与读者相关,对读者有用。
有料的文章——就是有真实的见闻经历,有独属于你的新鲜的细节。
有力的文章——一是在审美上有力度;二是在情感上有力度。美能打动人心,创造美的技艺可以学习;强烈的情感是写作者的宝库。
就像作家张春说的那样——这本书像个“读书地图”,即使你不想学写作,也可以按这个地图,把自己读书的旅程走得更有滋味。
所以,不管是读书还是写作,这本《大师们的写作课:好文笔是读出来的》都值得读一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