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汉高祖刘邦靠的是白手起家,从一穷二白到创立千秋大业,这个过程充满了传奇色彩。
关于刘邦的传奇故事,许多史书上都有记载,但大多数都是只言片语,主要描写他的高光时刻或者与项羽楚汉相争时的精彩片段。
吉林大学历史系教授黄中业的《汉高祖刘邦》则从刘邦早年“游手好闲”的经历写起,一直写到他建立伟业,励精图治,其遗风影响后世上百年,将刘邦跌宕起伏的一生完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个人对刘邦早年的表现特别有感触。
刘邦在34岁之前都没什么能耐,甚至被父母嫌弃。他生于农民之家,却不下地干活,整天无所事事,在家吃闲饭。后遇秦统一天下,公务员队伍扩招,郡县制延伸到乡里,每十里需要设个亭长。
于是,刘邦为了“混口饭吃”,便去谋求了一个泗水亭长的职务。
不过,用今天的眼光看来,刘邦有个特别能成事的优点,那就是口才特别好!这张好嘴,使他走到哪里,都能成为焦点。他无论是高谈阔论还是拿人开涮,都能让大家开心乐呵。
刚开始还有人不乐意,后发现刘邦不针对任何人,心胸开阔,他只是为了调节气氛,久而久之,不仅没人和他计较,反而都很愿意与之交往。
甚至,连当地有名望的人,都愿意和他做朋友,其中包括后始终跟随他打天下的萧何与曹参。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刘邦其实并非真的“游手好闲”,而是不喜欢干农活,尽管他那时候应该还自己不知道到底自己想要什么,但始终都在发挥自己的强项,并没有因父母的责备而颓废。
读史是为了明今,从古到今,能像刘邦一样通过白手起家一跃而成真龙天子之人,实在少之又少,故而,普通人看刘邦的故事,我特别建议多读他早期的这段经历。
作为父母来说,不说望子成龙成凤,至少希望他不要“游手好闲”整天“无所事事”。
像刘邦30岁以前连养活自己的能力都没有,这样的娃儿,确实令人担忧!
但是,父母真的了解自己吗?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父母所处的时代不同,思想自然也不同,故而,父母担忧,父母责备,都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
我们要做的,是像刘邦一样,尽可能多结交朋友,多了解世界,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努力去发挥自己的优势,或许有一天,就能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刘邦便是这样,他当亭长当得无趣之极,听说有个差事是带领沛县的民夫去服徭役时,主动请缨。
这是刘邦踏上成功之路很重要的第二个关键点——主动争取机会!
正因为有机会“常徭咸阳”,他方才有机会看到更大的世界,更让他有机会见着了秦始皇的车队,其阵势“浩浩荡荡”,他不由感叹道:“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古语有云:“人无目标不立,事无目标不成。”刘邦能够成为后来的汉高祖,与此此刻内心种下了一颗目标的种子有关。当然,见到秦始皇车队并且立下大志的,还有其他人,比如项羽,他轻蔑地说:“彼可取而代也。”
包括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各路英豪,无不渴望有一天能够如秦始皇一般,君临天下。
为何最终的胜利者会是刘邦?
看完《汉高祖刘邦》,我认为刘邦的成功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但更离不开他豁达的胸襟、超强的目标感和坚韧的性格。尽管我们不一定会像刘邦那么成功,但能够做到这几点,我相信亦能够取得一些不错的成绩!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