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个东北内陆人,除了餐桌上妈妈常做的带鱼,几乎看不到什么海产品,对于鱼类的实践认知更是少的可怜。但1986年的林楷伦却可以用贩鱼市场的热闹和鱼的气味做引,把人引到他的工作地点,想去了解更多他和鱼和故事。
林楷伦,身为鱼贩第三代。父亲好赌,婚姻事业触礁家产损失大半。从国小六年级十五岁开始去鱼摊帮忙直到考上五专最终放弃研究所成为一名鱼贩,这个中艰辛不言而喻,看到他回忆自己走上鱼贩之路的总结,没有对原生家庭的抱怨,只是简单的感慨:
身为一名鱼贩,我很努力,很努力了。
《清晨鱼市与深夜书桌》原名为《伪鱼贩指南》,是林楷伦的第一部作品,上市30天就冲上各大书店畅销排行榜,获得各类文学奖。书中文字饱含温情却不煽情,二十年的与鱼相伴的日子,从专业鱼贩老板到餐厅批发,谈恋爱、结婚、求子、搬家,他笔下的自己与周围的人的人生经历会让人动容,如作者喜欢的电影《喜剧之王》,作品不需要什么学院派理论指导,真诚就够了,林楷伦的文字能够骗走读者的朦胧泪眼,也能勾起内心早已遗忘的岁月往事。
没有人的兴趣是卖鱼,大多是为了养活自己。
书中的第一辑就展现了鱼市鱼贩与顾客等人的众生相,在吵死人的鱼市里,商号竞标的全仔和丸美大姐,从针锋相对到形成默契。带着三年级的儿子去市场批货的阿凤姐,偶尔来帮忙却着急网聊耽误事的公务员老公,最终偌大的家业还得阿凤和手下一些单身女人支撑起来,作者亲昵称呼她们为“伟大的市场女人阿娥姐和女子军团”。脾气越古怪生意却越好,会进行饥饿营销的东港仔,要求切掉鱼头鱼腹,做鱼给公公吃的吃素女客人。书中出现的每一个人物都性格鲜明,每天只能睡三个钟头的鱼贩们,想尽办法进鱼卖鱼。作者把生活最真实的一面都揉碎了放在每一个人身上,狂放不羁、用心良苦、疲倦无奈与内心种种无奈都在鱼市尽情展露,这是作者笔墨尽情挥洒的舞台,更是普通人对命运的抗争与奋力前行。
做个鱼贩也是做个自己。
没有人刚出生梦想就是做个鱼贩,三十岁那年,因为原生家庭父亲的债务,三十岁育有两子的林楷伦搬回妻子娘家的开始做餐厅批发生意,父亲没有成为他人生的贵人,但鱼贩时期认识的人帮他敲定未来发展方向,包括他每一次返回鱼市想见见和阿公同时代的骆驼先生,曾经认识的人都会打听问候,卖鱼学会与人熟悉,从卖鱼熟悉了人。成为鱼贩是迫不得已,但这其中他也收获了很多,比如职业变动,还有在艰辛之中的那些甜蜜。
写起自己的爱情,林楷伦的文字点缀着些许小幽默,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的亲昵,吹衣服爱情的浪漫,还有选鱼伸手比赞大拇指下方的肉丘硬度就是鱼的鲜度。趁这个机会握住对方的手指,“当你的选鱼教练”就是最美的誓言。鱼贩与鱼贩之妻的日常,就是在餐桌上、选食材、路途中的那些点滴汇聚成恋爱最初的模样,也是婚后幸福生活的甜蜜。
卖鱼之人一般不去饭店点海鲜,因为价位质量都知道,作者嘴甜撒娇卖萌一段着实可爱,和店老板大姐之间的斗智斗勇,还要满足妻子的要求,生活委实不容易。
在我的冰箱里,别活也别死去
吉本芭娜娜的《厨房》中主人公就是在没有家人的时候只有睡在冰箱旁边才能酣眠,林楷伦的冰箱断电长虫,借冰箱的状态写出内心的失望,《冰箱》一文父亲变成了遥远的第三人称“他”,文中有对过去童年生活塑料冰箱香味的美好回忆,也有自己成家之后买来的新冰箱从崭新变为发出臭酸的味道,直到最后腐烂生虫。这是一段与父亲不能和解的决裂过程,这部分的无力和内心愤懑充斥在字里行间,作者已然克制许多,那些黑暗中的怨怼依旧纠缠着作者。断电清洗重新接上电源看起来还能使用,但黑暗中的虫卵已经在内心扎根飞舞,这份亲情上的背离注定要跟随作者一生。
在鱼的占卜中,作者为家人和自己占卜,他认为自己就是一条鲔鱼,在风浪中依旧向前奔流。人生就是如此。作者没有去浓墨重彩写鱼贩的苦难,也没有给读者灌心灵鸡汤,“如果我不当鱼贩,我不能成为作家。”不敢想象作者是如何挤出时间完成自己的作品,无论是书中选鱼的教程,还是那份敞亮通透,就是在流水一般的文字中仿佛时光钟摆左右摇荡,旋律敲打在心头,那些随时间流逝的人让人怀念,那些苦楚不忍相认,那些甜蜜反复咀嚼。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