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书大名鼎鼎,声名如雷贯耳,我先听了一遍,没大明白,因为爱与性,忠诚与背叛的爱情故事表像下,分明有更多耐人寻味、咀嚼的元素,比如开篇的“永恒轮回”,比如反复标题铺陈的“轻与重”、“灵与肉”、比如“粪便与媚俗”……于是,我又耐心地读了一遍,掩卷,仿佛明白、领会多了一些些,但终不能完全明晰。想想也没啥大不了的,听说大作家王安忆多年前读完此书后即“处于不安的状态之中,甚至对自己的理解力也产生了怀疑。”足见此书门槛之高之难啃了。
2)此书与别的译著不同,居然未附译本序、译后记之类,仅有一篇弗朗索瓦的什么大小牧歌,叽哩哇啦的,读了反如坠云天雾地一般。后来才知不附是因为昆德拉一贯强调“作品是第一位的。你们不要去追究我是谁,你只要去读我的作品就可以了。”所以,他的译著一般都不附文介绍/诠释,因为尊重他(昆德拉)是一个独立体……不能把译者、他者的理解作为理解他的书的先导从而限制了读者的理解和想象。
3)多年来,针对此书,专家也给出了不同的解读,哲学家认为它是哲理化的小说,小说家认为是小说化的哲理,文学家认为是小说的革命,而政治家则认为是革命的小说……我,做为普通读者,仅仅从书中看到了生命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轻与重的权衡、选择;看到了爱与做爱的泾渭分明;看到了生命是由多个偶然导致的必然;看到了灵(精神、灵魂)与肉(肉体、物欲)的对立,当然还有更多的对立,比如雅与俗、生与死、爱与性、忠诚与背叛、梦想与现实、自由与控制、粪便与媚俗……作者尝试表达的实在太多,而且多以碎片化的评论、旁白多处插入,这样,就给充分、全面地了解作者的思想设置了不低的门槛。
但是,我仍旧很喜欢《不解之词》的细致、精准;《伟大的进军》的刻薄、辛辣;和《卡列宁的微笑》的伤感、温情,而且也忘不了小说所塑造的特蕾莎与托马斯,萨比娜与弗兰茨,四位主角,三位离世,一位背离母亲、故国、情人,远走他乡,他们的生命倒底是轻还是重?还有他们曾经的存在呢?曾经的选择呢?可又有轻、重之别之分?特蕾莎、托马斯在离群索居的田园生活中觅得了宁静,弗兰茨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消弥了虚幻的梦想,了悟了爱的现实,而萨比娜,她又真正自由吗?幸福吗?
4)此小说开篇即谈永恒轮回和尼采,正经八百如哲学书一般,可结尾却以诗意的,带着感伤、凄凉的笔触,描摹一只灯下盘旋的大蝴蝶和楼下微弱的钢琴小提琴声……或者这也彰显了此书的风格,既富含深邃隐晦的哲理,又充盈着浪漫哀伤文学的调性??
不过,我仍不大明白书名为什么是《不能受的生命之“轻”》,而不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布拉格之春后的存在、诀择难道样样件件不是重?生命的逝去又难道不是重?
所以,我应该仍未看懂此书啊!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