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有多执着于自己的认知?换句话说,人类在自己熟悉的认知里有多顽固呢?为了坚定自己的认知,他们会把有不一样认知的人视为异类、视为精神病患者,由此来否定他们的认知。
这样的认知冲突在人类历史上并不少见,也正是这些认知冲突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在100年前,有一本书以科幻小说的视角向世界宣告了他的新认知。100多年后的我们来看这本书,不得不感叹作者超前的认知和大胆的想象力。
这本书就是埃德温•A.艾勃特创作于19世纪的经典科幻小说《平面国》。他创造性地提出了“维度”这个概念,让人类想象力的空间从二维扩展了三维。这本书也因此被称为“空间”启蒙书。
书中的故事发生在只有二维空间的平面国。在这里,人们知道长度和宽度,却不知道高度。人们知道东南西北的方向,却不知道上下的移动。在这里,每个人都是二维的图形,士兵和最底层的劳工是等边三角形,他们的攻击性较强但智力发展却较弱。再往上是等边三角形构成的中等阶级,正方形和五边形构成的专业人士和绅士,六边形往上就是贵族,而圆形(牧师阶层)是最高的阶级。这些图形都不包括女人,女性在平面国的形象是针,她们就是一根线,攻击力强而智力水平低下。
不同阶级的人泾渭分明,但对于等腰三角形,他们也可以通过世代的发展进阶为等边三角形。而对于处于中间阶层的人来说,下一代的男子会自动比他们多一条边,由此现实阶级的跃迁。但这条规则并不适用于圆形或者趋近于圆形的多边形,越往上发展,生育就越艰难。
在作者的设想中,平面国的国民通过听觉、触摸识别和视觉识人术来区别来往的这大大小小的图形。视觉识人术是由高等级的多边形所掌握,这里面涉及到一定的数学知识。
书中的“我”就是一个四边形的数学家,机缘巧合之下,他游览了直线国和空间国,由此刷新了他对世界的认知,也打开了他而对方完全不理解的情况一样,在他见识了空间国的三维世界之后,他忍不住向身边的人宣传三维世界的存在,但没有人相信他。他甚至因此被监禁起来。
这本书的故事情节看似简单,但其中透露出来的意义却值得我们反复思考。一方面作者把许多平面的数学知识融入在平面国和空间国的生活当中,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了多维世界的概念,也打开了学习数学的新大门。另一方面作者通过“我”在直线国的遭遇或“我”从空间国归来后的遭遇,将人们对于新认知的排斥直白地表现了出来。这也是每个时代都存在的问题,直到今天,它依然发生在我们身边。
这不仅是一个科幻故事,更是一个富有启示意义的故事。它告诉了我们世界还有很多我们未知的可能,我们需要心怀若谷,用一颗开放的心去迎接世界的无限可能,让这个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