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本书时我常常想,是什么样的人能够远离纷扰,主动走向孤独,日以继夜、不知疲倦地观察远方稍纵即逝的美丽生灵。作者称自己被地平线囚禁,他羡慕游隼,羡慕它视野的广袤无垠,羡慕它在狂风中恣意纵情飞翔。他渴望站在世界的边缘,沉浸在虚空与寂静中。在整整十年间,他对游隼的忠实观察和记录,以及自己最终浓缩成这本冬日日记,记录了他日复一日的追寻和畏惧。
游隼和鹰一样是孤独的掠食者,在捕猎时,它小巧的身体爆发出冲天的能量。它带着横扫一切的气势,骑风驰骋,俯冲、反弹、高升,像一枚掷出的飞镖,凿穿千军万马。在猝然出击中,它以毫无察觉的极速击杀猎物,羽毛完整散落周身,流淌着温热的血液。生命在这里呈现出炽热和凄美。
多年的追寻使作者的视觉逐渐敏锐,甚至感知风的方向,觉察空气的重量。他对大自然的描绘不因日复一日的观察而匮乏。在大雪即将来临之际,他形容雪花像眼中的霉菌在延伸扩散,恍如疼痛,蔓延全身。他感受到昼夜的变化,它不再是短暂如剧痛的冬日黄昏,而是悠长、迟缓的春天暮色。在初春的大地上,他眼中的绿色是一种奇怪的陌生,仿佛是绿色细雪落在白色的大地上。面对春天的景象,他感到“迷人的绿色田野带来一阵湿润感,冲洗、滋润着被大风肆虐的双眼”。在暮色四合的森林中,鸟鸣声像一个美酒从高处落下,飘入安静的天空,满溢出来,洋溢于整片森林。最终,这些不变的景致在作者眼中犹如异乡天地,每日都生长出新的生命力。
这本书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类行为的悲悯。野生的造物只有在归属的地方才会真正活着。然而更多美丽的生灵,如游隼,因那些龌龊、阴毒的农药而不得不勉力抓住天空,在最后的抽搐中凋零,仰面朝天的死去。人类对待它们的方式缺少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作者的余生困于病痛,他只能仰望游隼,默默消逝于世。这本书是他写给自己和游隼的挽歌,也是给每一个追求生命之美的人的礼物。他的叙述始终是寂静的,仿佛因害羞而欲言又止,仿佛担心自己这不堪的人类的思绪会搅扰游隼的自由。只有足够寂静,才能发现:这不是一本关于鸟的书,而是一本关于成为鸟的书。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