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代,为了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语文老师让我们写周记练笔,每周收上去检查。我对这种形式持有反叛的态度,也对语文背诵课文感到反感,尤其是对于屈原的《离骚》更是觉得晦涩难懂。因此,在周记中,我对屈原大大吐槽了一番。没想到,这样的情绪宣泄竟然得到了语文老师莫大的肯定,称赞我视角独特、别出新意。具体的内容早已经忘记了,只记得中心思想是:“会写诗不代表会做官”。
现在十多年过去了,我当然不再赞同当时对于屈原的吐槽。可是,最近看完李商隐的人生地理后,我却依然很难去反驳“会写诗不代表会做官”,或者说“文学才华不等于政治才能”。然而,在对古代人物进行评价时,往往容易将二者混为一谈。
我理解,文学才华只是私人化的一种输出,一种表达能力,属于艺术领域,天真而纯粹。即使是如古代所谓的“文以载道”,也仅仅停留在“道”,不需要为“道”后面的具体落地负责。相反,政治才能属于政治领域,政治是血腥的、黑暗的、复杂的,每个人只有处理好与上级、同级和下级的关系,才能游刃有余。具有第一等文学才华的人,往往是真性情的,天生与政治的本质是互斥的,所以往往受挫;甚至可以说,正是这种受挫,才更浇灌了文学才华,于是终成大家。所以,尽管我也更爱文学,但我也不会觉得政治简单,更不会将二者画等号。
我们现在看,在不同领域做出很好的成绩都是了不起的。但在古代,所有读书人都只有一个路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所有读书人都想当官。如此单一的评价标准基于上述“会写诗不代表会做官”的理由,当然就会使得大部分人都是不得志的,反倒可能催生了文学上的繁荣。
纵观李商隐的一生,想想令狐楚对他所做的一切,以及其由于文学才华而在生命的不同时段受到的赏识,不可谓不幸运。以及李商隐在文学上的成就,不可谓不成功。然而,从儒家治国平天下的角度,李商隐的一生的确是坎坷的,也可以说是失败的,这与李商隐单纯、认死理的性格当然是分不开的。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游戏,人生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游戏规则,谁更能适应此时此刻的游戏规则,谁就能脱颖而出。对于李商隐而言,他当然不适应晚唐官场的那一套游戏规则。
李商隐的那些朦胧诗写的哪里是爱情,分明写的是自己。我读李商隐不合时宜的一生,读的哪里是李商隐,分明是我自己。一千多年过去了,多少朝代已经烟消云散,但人与自己、与世界相处的本质逻辑没变,不然为何我会对李商隐的一生如此共情。
幸好时代进步了,我们从小接受一定的教育后可以选择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做出自己的成绩,不用都去治国平天下。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