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寒假的时间看完了《四大名著导读》,这本书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四大名著的背景、叙事艺术,并能解决一些看书时的困惑。《三国演义》来源于中国古代史官文化的繁荣以及三国的历史材料与故事深入人心,这本书既有总结历史经验的明显动机,也是从民众的角度看历史,所以有浓厚的大众文化色彩。罗贯中将儒家的仁民观、士大夫的用世观和民众的忠义观完美融合,且协调了民间由于受程朱理学影响而普遍的“拥刘反曹”思潮与良史精神之间的矛盾,通过“孟德献刀”等原创故事使人们接受这个奸雄的形象。作者在书中引入了人们对于英雄的想象和当时读书人对做“帝王师”的梦想,塑造了关羽和诸葛亮这两个超人形象,一方面突出了关羽义气、易被人所激和诸葛亮的强大智谋,一方面也削弱了关羽的智谋和刘备的才能,使“刘备之长厚而似伪,诸葛多智而近妖。”《水浒传》吸收了《史记》中郭解的形象用于宋江的江湖领袖才能、孔子与子路合写的写法用于宋江与李逵合写,衬托宋江心理上的微妙复杂之处。施耐庵将宋江的江湖领袖和道德领袖的面貌相结合,却使宋江的形象变得矛盾、怯弱、短小,刘备也存在这样的状况,因为仁德的高调与体制内的认可无法和枭雄的反抗精神相协调,使得后续的招安和梁山好汉的毁灭似乎只是因为宋江被“忠君观念”洗脑,但我认为不止于此,梁山这个乌托邦似的没有压迫的团体无法在大宋这个生态中生存,而面对梁山与大宋的矛盾,梁山这个团体为了生存选择了与大宋和解,融入体制内,但军纪严明、对人民秋毫无犯的梁山无法与腐败的官员同流合污,所以梁山团体最后被分崩离析,没能生存下去,但人民忘记梁山好汉的贡献了吗?并没有,《水浒传》作为世代累积型作品,其反映的也是中国文化的善恶观念以及老百姓的普遍态度,百姓们固然痛恨梁山好汉们的恶行,但更痛恨那些被好汉们杀掉的贪官污吏,好汉们反抗压迫、维护正义、勇于担当的人生态度不仅体现在统治上对老百姓好,也体现在征方腊和对大宋的忠诚,所以这些好汉在人们的心目中最终成为了天罡星地煞星的神仙,人们也用自己的行为祭拜着他们,让他们的故事流传到了今天。《西游记》中佛教和道教的交融和冲突很有意思,无论是牛魔王作为大白牛的形象与佛教、道教均有交融,还是孙悟空“心猿”的代称的来源是全真教,都体现了《西游记》作为世代累积型作品,曾一度被用来全真教的传教,但在明朝嘉靖皇帝迷信道士导致民不聊生的背景下,人们对道教的舆论普遍反感,所以作者在总结倾向上做了反方向的处理,崇佛贬道。在创作上,吴承恩塑造了蔑视清规戒律和外在权威的孙悟空,不仅体现了当时世人“忠而见疑,信而被谤”的处境对和君主贤愚不分的怨愤,也削弱了唐僧的形象,使历史上虔诚勇敢的玄奘变成了只有虔诚的唐僧。本书作者对《红楼梦》的思考使我对于程高本有了更多的认识,程高本确实在一些剧情上狗血、不符原著,但其特有的文学性使“美好的被毁灭”比脂本更有震撼力,比如在尤三姐灌贾琏贾蓉喝酒的动作语言和贾政追出家的宝玉上的描写,但作者对程高本黛玉之死处理的肯定我不敢苟同。《红楼梦》不仅体现了贾府一个家族中个人的危机,也借贾府体现了当时整个社会的危机,并以极为沉重和有力的笔触揭示出这悲剧结局。封建专制的社会耗尽了自己的生机,而在此背景之下一个个有灵性的年轻生命只好走向悲剧的毁灭。在这个过程中,曹雪芹既对薛宝钗和林黛玉“两峰对峙,双水分流”的写法体现了中国古代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两种倾向,也体现了曹雪芹对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复杂态度。曹雪芹对补天顽石的描写也很有意思,顽石被女娲所弃,卧于青埂峰下,象征了不合世俗的价值观念和觉醒的开始,也象征了贾宝玉异端的特点;而顽石后面变成了通灵宝玉,被人珍视,则是迷失了本性,体现了曹雪芹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四大名著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学领域的集中表现。感悟四大名著的精彩之处,对于理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都有积极的作用。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