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内容十分复杂,但装帧和书的形式都很好。裸脊砸线的古香古色令人赞叹。每一个展览在基本情况阐述完毕之后,会进行一个采访与对谈,探讨有关于这个展览为何要这么设置,或者目的作用展现了什么的问题。 这本书共有九个展览,分别来自九个国家,在不同时代、不同题材和不同地区,展现了不同展览所呈现的不同方式。其中还有曾经当过模板的丽人行,感觉很亲切。但问题在于有点高深,如果你对这个展览完全没看过,或者完全不懂,那么他们谈论的东西就像一句谜语,你根本看不懂他们想要表达的什么意思。
各个博物馆的馆长都喜欢绕着弯子说话而不直接说,让人摸不着头脑。我不知道是案例选择的问题还是但从书中的描写,我读出了一点双标的感觉。也许是我太敏感了吧。
然而,早期我们看展或者说现在我们黑龙江的展还是停留在物上。南方早就开始探讨人与物,从物看社会,我们真的是走得太慢了。看完了这本书,我感到十分愤怒。被那种固化的官僚主义弄得暴跳如雷。其实我们所说的从物看人是什么呢?比如一双小鞋,我们不只是探讨它是一双鞋,而是从这双鞋去看以前妇女的裹足行为,看这种封建文化和当时女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这种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博物馆所展示的文物,也更有利于沉浸式获得知识。
现在许多博物馆不只是单纯的文物展览,而是文物与声光电,文物与现代艺术结合,甚至可以达到一比一,将现代与古代结合起来,方便我们从现代人的角度去追寻。这种方式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也是我十分想体验一下的。
从整体上来说,这本书的图片不够丰富。不同的展区应该不光有文字描述还应该有图片来更好地理解。不过,现在的图和段落位置不对应,画面展示也不够丰富。作为2022年出版的书,我不知道资料是什么时候整理的,相对来说不够典型。从较为有规模的一些展览应该更能看出现在博物馆展览所发展的进程,应该有更多可以探讨。为什么只选了一个故宫博物院的苏轼展呢?这个展应该不是最出彩的吧,可能不典型才能看出普通层面。这点我也的确是不太懂。总之就是,书不够震撼也不够接地气。最近最出名的应该是敦煌啊,完全看不到耳熟能详的例子。
最后,我希望黑龙江的博物馆事业可以快速发展。但我感觉我活着的时候是看不到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