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让我开心的好书,作者写得非常激动人心。不禁让我想到一个问题:让男性承认自己的主体是不是比让女性认识到自己的客体更难?用理论来说明男性整体性是会被反驳为“整体性不代表个体性”;用个体案例去讲,对方会说“别人的案例不能代表自己”。总之,男性有很多方式把自己和这个问题分开。但在现实生活中,女性经常遇到与自身无关的问题,如“割礼”在某些地区依然存在;“弃婴塔”里男婴往往比女婴更被关注;一些女性被强奸却无法申诉等等。与此同时,有些人并没有意识到性别所带来的保护。女性时刻提防性别的伤害,而男性朋友们则会说,“这与我何关?”女性之间有同理心(尽管面对许多割裂,同性之间的共情依然存在),但男性会在同性犯罪后感到羞耻吗?会认为这个人的行为有损自己所属的性别吗?有些人甚至用“受害者有罪论”来反击,这种荒谬的想法,正是我们需要同情心的原因。正如这本书所说,我们抗争的是男性符号,而不是男性个体。一些人会说,社会期望和责任真是太重了!没错!我们需要争取同工同酬,女性赚的多了,是否还需要男性养家糊口呢?我们需要争取带薪产假,有了时间和钱,就不再需要在家庭与事业之间做出选择。我们需要真正的男女平等,我们不应该在约会时谁应该付钱而产生分别。这是一件殊途同归的事情,但却被一些人挑起了性别对立,导致大家互相打架。从刘瑜老师的《比较政治学》中可以看到,只有价值观的转变才能支撑一场社会变革。所以说,我们的路还很漫长,我们需要继续勇往直前,求索前行。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