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3

1 曾文正公全集

曾文正公全集

《曾文正公全集》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的文集,采用传忠书局刻本,是最为经典的版本。本书是首次以简体版的形式完整呈现。曾国藩被尊称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这套全集中集中体现了其一生主要的学问精华,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曾国藩/著;李瀚章/编撰;李鸿章/校刊 2023-05-12 16:20:03
1 曾国藩大传

曾国藩大传

《曾国藩大传》内容简介:曾国藩,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一个晚清之际挽狂澜于既倒的名臣,还是一手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刽子手?在那个风雨飘摇、大厦将倾的年代,他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他的为人、为官、治家、治学,给后人以何种教益?一个故去百余年的 林乾/迟云飞 2023-05-12 14:39:41
1 曾文正公家书

曾文正公家书

《曾文正公家书》是晚清一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流传最广泛的作品。这本书为世人修身、教子的经典读本。其中,李鸿章、李瀚章兄弟编校的光绪己卯年(1979年)传忠书局刻本简体版被公认为最权威、最经典版本。《曾文正公家书》集结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二十年(18 (清)曾国藩著/(清)李瀚章编撰/(清)李鸿章校刊 2023-05-12 14:34:42
1 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

21世纪的父母和老师们,如果想要进行管教孩子,就需要了解正面管教的方法。正面管教不惩罚也不娇纵孩子,而是营造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让孩子自主地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正面管教也能帮助孩子获得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 [美]简·尼尔森(JaneNelsen) 2023-05-11 08:39:46
1 人民的正义

人民的正义

因为"九三零杀人案",被判死缓的沈广军的母亲胡雪娥,冒充送锦旗的名义,闯入“十大法治人物”表彰大会的现场,为儿子伸张正义。于是,省政法委书记张友成责成省检察院牵头重启对该案的调查。寻找真相的巡回检察组组长冯森意外发现了沈广军、其胞兄沈广顺、 余飞 2023-05-07 20:44:51
1 狗与剪刀的正确用法02

狗与剪刀的正确用法02

我被强盗杀死,然后现在是大人气作家秋山忍(夏野雾姬)的养犬。尽管每天都在畏惧着夏野的剪刀,不过既然能够看书,那就没有任何问题了。然而却有奇怪的变态袭击了这样的日常!原来是责任编辑吗?!而且夏野还进入了瓶颈期?!为了脱离瓶颈期,夏野不知为何提 [日]更伊俊介著/[日]锅岛哲弘绘 2023-04-22 00:14:28
1 狗与剪刀的正确用法01

狗与剪刀的正确用法01

某一天,我突然被强盗杀死了。但是,因为我对书籍的执念,在奇迹的作用下,我以腊肠犬的模样重生了。可是,怎么能看书啊!在我的困扰之际,以剪刀为武器的暴力女夏野雾姬出现在了我的面前。她看起来极为危险,但却能听懂狗的语言。更让我吃惊的是,她原来的身 [日]更伊俊介著/[日]锅岛哲弘绘 2023-04-21 12:44:07
1 曾国藩(全三册)

曾国藩(全三册)

曾国藩一生充满成功和争议。他曾在起义时领导湘军遭遇屡战屡败,投江自尽、立下遗嘱,甚至考虑辞职回乡。然而,他坚信“好汉打脱牙和血吞”,一路顽强挺过太平军内讧的转折点,最终攻下南京,成为拥有重兵的曾氏家族。虽然曾国藩成功显赫至极,但他却下定决心 唐浩明 2023-04-18 15:57:20
1 曾文正公全集(全16册)

曾文正公全集(全16册)

曾国藩逝世四年后,传忠书局刻印了第一版《曾文正公全集》。此书由曾国藩的35位门人编辑校订,其中包括李瀚章编撰和李鸿章校勘,以及其他33位参校人员,如李宗羲、彭玉麟、沈葆桢、丁日昌、刘秉璋、俞樾、李元度、郭崑焘、薛福成、梅啟照、吴汝纶、黎庶昌 曾国藩/著;李瀚章/编撰;李鸿章/校勘 2023-04-16 23:02:01
1 失控的正向思考

失控的正向思考

你一直坚持的“正能量”正在加速失控!真正的正向思考不是凡事都乐观,而是拥有面对现实的勇气。《我在底层的生活》作者的新作,不做“积极废人”!谁在诱导你“一切往好处想”,让你掉进失控的乐观主义陷阱?※※※1、当“正能量”铺天盖地侵入我们的生活, [美]芭芭拉·艾伦瑞克 2023-04-10 13:24:03
1 曾国藩•曾文正公家书(上下,全1305封,附家训2卷)

曾国藩•曾文正公家书(上下,全1305封,附家训2卷)

曾国藩的家书是他生前就被家人部分刊行的。光绪五年,他的门生李瀚章、李鸿章兄弟负责编校,制作成了权威版的《曾文正公家书》,并由湖南传忠书局刻印。全书按时间顺序排列,收录了曾国藩自30岁以后写给长辈和兄弟的信件,共10卷,系统记录了他在修身、齐 曾国藩 2023-04-10 11:13:07
1 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

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

曾国藩做事一步一个脚印,看似缓慢,却是最快。他注重扎实功夫,不留隐患,日积月累,最终无人能比。自幼读书时,他用笨功夫,不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一篇文章要读几十遍才能成诵。甚至小偷为他背书。当了翰林后,为了见上军机大臣穆彰阿,他写诗文送了13次 度阴山 2023-04-10 10: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