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哲学史(1870~1945)(全二册)

1 哲学家的肚子

哲学家的肚子

当哲学家思考时,他们常忘记自己的身体,特别是进食时身体中积累的物质。然而,思想与肚子之间存在着由类同和互证编制的复杂网络,往往被错误地忽略。例如,如果对章鱼不感兴趣,那么第欧根尼是否就成了文明与文化实践的敌人?如果《社会契约论》的作者卢梭日 [法]米歇尔·翁弗雷(MichelOnfray) 2023-04-06 16:48:56
1 哲学与宗教

哲学与宗教

《哲学与宗教》(1804)是谢林的“同一性哲学”时期的代表著作之一。这部著作从发表伊始就引发了大量争议,并被视为他整个哲学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承前启后的关键角色。在这部著作里,谢林提出了哲学与宗教“同源分流”的思想,并最终回归“永恒同盟”的信仰 [德]F.W.J.谢林 2023-04-06 16:47:56
1 当代中国近代史研究(1949-2009)

当代中国近代史研究(1949-2009)

中国近代史研究是一个历史分支学科,经过六十年的探索和创新,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快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就。本书以概述和专题相结合的形式,系统梳理了六十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历程和进展,重点介绍了该领域的主要成就、有代表性的不同学 曾业英主编 2023-04-06 15:58:25
1 陶希聖日記:1947-1956(上下)

陶希聖日記:1947-1956(上下)

陶希聖先生一生充滿傳奇。在中日戰爭前,他以中國社會經濟史的論著聞名。而戰爭中及戰後,他投身政界,為蒋介石撰寫《中國之命運》及《蘇俄在中國》等作品。他的日記紀錄了1947年國民政府制憲到1949年播遷來台後的改革,是中華民國立足台澎金馬的歷史 陶希聖 2023-04-06 15:51:39
1 上海资本家与国民政府:1927—1937

上海资本家与国民政府:1927—1937

《上海资本家与国民政府:1927—1937》讲述了蒋介石领导国民党全面统治中国的十年历程。其中,以江浙财阀为首的上海资本家与国民政府之间的金钱与权力的联合,以及政治地位与各大利益集团之间的权力之争也成为故事主线。蒋介石初到上海时,为了获取资 [美]帕克斯•M.小科布尔 2023-04-06 15:26:13
1 1800年以来的中英碰撞

1800年以来的中英碰撞

中英交往发生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两个大国之间,还包括大英帝国和英联邦这些更广阔的背景。《中英关系:过去与现在》这本书是作者基于在剑桥大学演讲的内容而修改而成。作者优美、思想深邃地探讨中英关系,从“战争”、“贸易”、“科学”和“治理”这四个方面 王赓武 2023-04-06 15:22:16
1 1912年:颠沛的共和

1912年:颠沛的共和

辛亥革命由武昌的革命党人打响第一枪,埋葬千年帝制。同时,也开创了共和的新纪元。然而,新旧矛盾急剧冲突,从而导致了一系列乱象。 沈洁 2023-04-06 15:08:10
1 重探抗戰史(一)

重探抗戰史(一)

一、從抗日大戰略的形成到武漢會戰(1931-1938)》是這項研究計畫的第一步成果。本書論述了日本軍國主義興起的由來、九一八事件的背景因素及事變前後國民政府的因應之道、一二八淞滬戰役的真相、蔣介石及其幕僚如何在1931年到1936年之間逐步 郭岱君主編 2023-04-06 15:06:18
1 中国“人文主义”的概念史(1901-1932)

中国“人文主义”的概念史(1901-1932)

《中国"人文主义"的概念史(1901-1932)》是一篇通过概念史的研究方法,探讨“人文主义”这一概念在近现代中国的逐步生成历史的论文。与学界已有的“人文主义”定义不同,本文尤其关注于概念的词汇形式,旨在回到近代中国的原初历史语境,探索晚清 章可 2023-04-06 15:02:41
1 战争与革命交织的近代中国(1895-1949)

战争与革命交织的近代中国(1895-1949)

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华民国,本书不采用直线叙述方式,而是通过专题章节的形式,深度阐发中国转型这一中心主题,并将它们综合起来,编织成整体的叙述。尽管本书按时间先后顺序推进,但是每一部的各章都用一种更为聚焦的方式考察那几十年中的特定方面:政治、社会 沙培德(PeterZarrow) 2023-04-06 14:20:31
1 蒙古獨立與蒙中俄關係(1911-1945年)

蒙古獨立與蒙中俄關係(1911-1945年)

本書以蒙古人的觀點,解析蒙古與台灣、俄國的歷史關係,并探究蒙古國取得獨立的真正過程。如果想瞭解蒙古國獨立史,本書是必讀之作。蒙古獨立是蒙古人自願的選擇,並非俄國煽動的結果。此外,蒙古獨立運動曾經不被任何國家支持,在獨立的過程中完全依靠蒙古人 其木格(EnkhchimegBaatarkhuyag) 2023-04-06 14:10:19
1 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

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

科举道路培养了近代从事西式外交的官员。然而,这是一个全新的职业,他们如何适应外交工作?另外,我们如何理解清朝外交机构的运作方式和特点?本文通过研究清代档案中的总理衙门、外务部和驻外官员的履历资料来探讨相关问题。我们关注这些外交官员的出身、选 李文杰 2023-04-06 13:3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