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最后十八年

1 最后的观星人

最后的观星人

关于天文探险家古怪又有趣的观星冒险故事,是美国笔会文学奖决选作品、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奖决选作品、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选书。前格林尼治天文台台长亚历克·博克森伯格盛赞推荐。永远有人在仰望夜空,追寻遥远而闪耀的星光。———————————————— [美]艾米莉·莱维斯克 2023-04-14 17:12:30
1 虚拟现实:最后的传播

虚拟现实:最后的传播

本书对“虚拟现实”这一概念进行历史发展式的分析和回顾。认为虚拟现实是当今社会变革的最重大技术因素之一,并对它在未来百年对人类社会各层面的影响进行了说明。结合多个大众媒介的发展趋势,本书合理地推演了未来虚拟现实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态势, 聂有兵 2023-04-14 13:17:17
1 最后的希望之岛

最后的希望之岛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纳粹德国占领欧洲大陆主要国家。英国成为挪威、荷兰、波兰、法国、比利时、卢森堡、捷克斯洛伐克等七国不愿投降的政要们的避风港。七国元首、首脑率部逃亡英伦三岛,伦敦成为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心和欧洲各国人民的希望之岛。《纽约时 (美)琳内·奥尔森 2023-04-12 21:40:37
1 家国与世情:晚清历史的侧影

家国与世情:晚清历史的侧影

《家国与世情:晚清历史的侧影》是著名文史作家十年砍柴的新近力作。本书在晚清大历史的框架下,从家国与世情两个维度入手,呈现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胡林翼、彭玉麟、刘坤一等众多文臣武将的诸多历史细节。此外,从他们身边的朋友、幕僚等延伸开去,看 十年砍柴 2023-04-12 20:18:02
1 十八个时空中的世界史

十八个时空中的世界史

18个人类历史上重要时段,18个人类文明的璀璨区域,共同编织了一部令人惊叹、交织缠绕的世界史。从250万年前的非洲大地到21世纪的超级城市开罗,从公元7世纪全球有着百万人口的中国长安到日本明治维新的重镇北海道,这段世界史故事由德国图宾根大学 [德]埃瓦尔德·弗里著/[德]索菲娅·马丁内克插图 2023-04-12 12:41:59
1 晚清民初细菌学说与卫生防疫

晚清民初细菌学说与卫生防疫

【内容简介】本书以细菌为切入口,探究其在近代中国学科生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细菌学说逐步改变了东西方医学的关注重点,成为近代卫生防疫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晚清民初时期为研究时段,以细菌学说的接受和卫生防疫机制的调适为 姬凌辉 2023-04-12 01:22:42
1 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

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

梁文道、刘瑜、熊培云、许知远联袂主编,《理想国译丛》系列之一(004)《开放的思想与非功利的眼光——看世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其中包括刘瑜专文《重读福山之一:历史的漫长终结》的导读。随着“冷战”的结束,二十世纪也走到了终点,福山重新提出了几 [美]弗朗西斯·福山 2023-04-11 23:36:37
1 最后的家天下

最后的家天下

在清代政治中,“家天下”的色彩较为重要,最高统治者注重发挥皇室成员的作用,并形成了亲贵辅政的“家法”。宗室王公构成的亲贵集团是统治集团的核心部分,在清代国政中担任重要角色。《清史稿·诸王传》认为,这些人“内襄政本,外领师干”,是以摄政为始, 杨猛 2023-04-11 23:12:06
1 希特勒最后的人质

希特勒最后的人质

这是一部必读的艺术品罪案编年史,它扣人心弦地揭示了艺术品失窃案中最骇人听闻、罪行滔天的一幕。2012年,德国政府从希特勒的主要艺术品经销商——希尔德布兰特·古利特之子科尔内留斯的公寓中查抄了约1300件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出自乔治·格罗斯、亨 [美]玛丽·M.莱恩(MaryM.Lane) 2023-04-11 21:43:41
1 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

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

本书源于石泉教授在1948年完成的硕士论文,受陈寅恪先生指导。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沉淀和历史风雨的洗礼,初版于1997年。本次再版进行了全面升级和优化,呈现全新面貌,旨在将这部经典之作完善至极致。作者在本书中展现了强烈的忧患意识,通过对甲午战争 石泉 2023-04-11 21:31:04
1 最后的英国人

最后的英国人

★2019年KekooNaoroji山地文学奖获奖作品★与尝试珠峰探险一起失败的,还有英国对印度的统治“对20世纪40年代英国和印度的详细研究读起来就像最棒的小说。”——悉达多·德布(SiddharthaDeb)约翰·奥登是考察喜马拉雅山的 [美]黛博拉·贝克(DeborahBaker) 2023-04-11 19:41:56
1 十八世纪的自由

十八世纪的自由

在电子邮件、微博热题、微信朋友圈所造成的信息膨胀中,现代人的阅读与书写生活正慢慢被浏览与点赞所取代。资讯、商品、广告越丰富,精神生活就越匮乏。那么,当我们重返启蒙运动的文化现场时,与活跃于法国十八世纪文化界的文学家、音乐家、思想家发生照面时 [法国]菲利普·索莱尔斯 2023-04-10 22: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