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

1 1840年以来的中国

1840年以来的中国

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备受争议和关注,我们已经熟悉了从军事、政治、文化、社会和观念视角切入的叙述。然而,《1840年以来的中国》这本书,则给我们呈现了一个不同的近代史图景——法学视角。这本书历时约25年的写作,在史学家的洞察、法学家的严 王人博 2023-04-06 00:00:29
1 中国近世财政史研究

中国近世财政史研究

岩井茂树(IwaiShigeki,1955—)是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博士。他是日本东洋史学界著名的学者,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明清史和东亚关系史上。在20世纪80年代,岩井茂树曾经在南开大学和北京大学留学,师从陈振江 [日]岩井茂树 2023-04-05 23:46:14
1 中国切片,1900

中国切片,1900

从最高统治者到官僚队伍,再到商人和底层民众,1900年的大清上上下下,都透着一股衰败相。乌云暗沉,山雨欲来。本书以独特的切片视角,把焦点放在1900年前后一些大大小小的事件与人物上。通过具体事迹、个人命运,剖析晚清政治与社会之病理。质朴民众 雷颐 2023-04-05 23:44:41
1 清代社会的贱民等级

清代社会的贱民等级

编辑推荐:经君健教授是著名的中国社会史、经济史研究学者,他的代表性专著《清代社会的贱民等级》开创了中国封建等级制度研究的新范式。本书以清代律例为考察依据,融合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和法律学等学科知识,系统探讨了贱民在清代社会中的地位 经君健 2023-04-05 23:33:46
1 近代中国与新世界

近代中国与新世界

康有为这个名字,象征着一个不断变幻的时代,同时也蕴含了许多尚待挖掘的深意。他对社会的忧虑和思考,推动他成为改革活动家;他卓越的才华,使他成为创新思想家。这两个因素融合在一起,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量。他不仅在儒家思想指引下,追求现代制度创新 【美】萧公权 2023-04-05 23:17:18
1 中国精英与政治变迁

中国精英与政治变迁

本书是萧邦奇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出版的第一部学术专著,研究了从清末新政到北伐战争时期浙江的精英组织和政治变迁。本书采用核心—边缘的框架,依据人口密度、邮政系统层级、金融机构数量等要素,将浙江分成了核心区内部、核心区外部、边缘区内部和边缘区外部 [美]萧邦奇 2023-04-05 23:16:12
1 近代中国的渔业战争和环境变化

近代中国的渔业战争和环境变化

本书讲述了一个长期环境系统的演化过程,并对地区、区域和跨国界生态趋势进行了交叉分析。面对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挑战,我们需要更好地认识人类在历史上引起、理解和应对环境变化的过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书探讨了舟山海洋区域 【美】穆盛博 2023-04-05 23:00:48
1 铁路与中国转型

铁路与中国转型

柯丽莎(ElisabethKöll)是美国圣母大学历史系教授和系主任。她曾在德国波恩大学和上海复旦大学接受本科教育,之后成为一名罗德学者,并在英国牛津大学师从科大卫教授获得博士学位。柯丽莎的研究领域涵盖中国近现代商业史和社会经济史,其中她特 [德]柯丽莎 2023-04-05 22:55:14
1 第三帝国的兴亡

第三帝国的兴亡

《第三帝国的兴亡》是全球最畅销的关于纳粹德国历史的著作。该书详细记录了希特勒宣称为“千秋帝国”(即第三帝国)从崛起到崩溃的全部历程。仅仅12年零4个月的时间,第三帝国就在人类历史上造成了极其残酷的灾难,留下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历史时期。随着崩溃 [美国]威廉·夏伊勒 2023-04-05 22:49:15
1 第三帝国的生与死

第三帝国的生与死

彼得·弗里切是坎迪尔历史奖、古根海姆奖获奖作者,也是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二度奖励作者。他的关于纳粹意识形态的研究佳作《第三帝国的生与死》展示了纳粹如何逐渐主导德国社会,以及普通德国民众如何一步步成为纳粹分子。1933年1月30日,当希特勒掌权 [美]彼得·弗里切 2023-04-05 20:58:24
1 第三帝国的最后八天

第三帝国的最后八天

对许多德国人来说,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死亡与1945年5月7~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之间的那些日子是“时间仿佛停滞”的“零点时刻”。在邓尼茨政府逃往弗伦茨堡时,盟军正在持续推进。柏林投降,火箭专家韦恩赫•冯•布劳恩所在的陆军C集团军在意大 [德]福尔克·乌尔里希(VolkerUllrich) 2023-04-05 20:55:04
1 谁掌控美国的战争?

谁掌控美国的战争?

2012年,美国国防大学出版社首次出版了英文版《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历史:1942-1991》。2015年,世界知识出版社首次出版了中文版。在序言中,作者斯蒂文·L.瑞尔登博士指出:“本书探究了参谋长联席会议在冷战结束前的作用和影响。其中,最重 斯蒂文·L.瑞尔登(StevenL.Rearden) 2023-04-05 20:49:42